疫情下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回復經濟增長,以現時美國、歐洲及南美地區深受新冠肺炎威脅,感染數字持續高企,要在這時候搞好經濟,似乎是有心無力,而最大問題是稍為開放內部消費市場,染疫數字就會增加,令歐美多個國家處於進退兩難。比較起來,疫情較為穩定及控制得宜的亞洲地區,變成了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發電機,準備多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即將簽署,代表東南亞地區經濟體系進一步強化,在疫後產生新的動力。
RCEP現時由15個國家組成,分別是澳洲、汶萊、柬埔寨、中國、 印尼、日本、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南韓、泰國和越南,印度中途退出。中國積極推動該經貿協定,外界形容該協定由北京主導,但協定是向其他外部經濟體開放,比如中亞國家、南亞及大洋洲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亞太國家計劃年底前達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這亦凸顯北京近10年尋求與亞太地區進一步經濟一體化的努力。
亞太地區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將近三分之一,RCEP組成的目的在於降低關稅,以共同的原產地規則加強供應鏈,對組織以外特別是美國和其他跨國公司不利。事實上,自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後,美國對亞太經貿的影響力就江河日下。
必須明白到,RCEP組織內各成員國擁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復原,控疫防疫有一定的成果,從而開啟經濟貿易新篇章。而特朗普退出TPP即時削弱了美國制衡中國的能力,現時新的經貿協定崛起,美國要回頭就難上加難。不少經濟專家認為,美國下一步需要重新回復在國際經貿組織的領導地位,始能在持份者的範圍抑制北京的影響力,但如何從破壞再建立起來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