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去新自由主義 建立有為政府

具新自由主義背景的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發布《世界經濟自由度二○二○年度報告》,再次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但這種帶新自由主義色彩的評級,每年都把香港位列世界最高排名,其實並沒有甚麼值得高興的地方。報告中的五大範疇,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和規管方面評分最高,分別是九點四九及九點四七分,貿易自由很容易理解,規管則是愈少規管評分愈高。勞工市場的評分竟然是九點三七分,這反面說明了香港在勞工方面的保障,在國際上屬於令人感到羞愧的水平。信用市場和商業規管則是十分和九點○四分,將經濟搞活,難道就可以無為而治,放任自流就是最好?

為甚麼在文章開首就說這智庫是新自由主義的背景呢?因為他們常將經濟自由與社會富裕和人類發展指數相提並論,結論就是經濟愈自由,人們的生活就會愈好,經濟也就愈富裕。這種分析方式其實是無視了歷史背景和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因而在作結論時就很容易把因果的辯證關係倒轉了。所以,筆者認為這類報告永遠都解釋不了中國社會發展那令人嘖嘖稱奇的現象,不論是經濟還是人民生活層面,中國在一百六十二個地區中排名一百二十四,即是「經濟不自由」的狀態下竟得到最快、最大而實質的進步。

新自由主義強調小政府、私有化、自由化、市場化、全球化等概念,西方陣營對推廣這種意識形態樂此不疲,其實背後都是維護以美國為首,西歐、日韓澳紐為二線的世界分工和利益分配格局,透過金融手段配合貨幣政策、科技和文化霸權,這些傳統的資本主義列強結合背後的壟斷性資產霸權,以自由之名迫使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讓資本控制當地政府,從而達到以低成本生產和採購,從國際貿易中獲最超額利益。而發展中國家由於在國際關係層面上長期處於弱勢,只能靠賤賣勞動力和天然資源過日子,這可見新自由主義並非甚麼經濟上的靈丹妙藥。

優勢不再 必須改變

回看香港,作為經濟發達地區,過去在新自由主義下獲得成功,行之有效的道路能繼續走下去嗎?其實香港的成功,很大程度是機遇使然,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差不多是中國唯一對外的窗口,人才資金匯聚,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在中國和西方之間左右逢源,香港政府需要做的只是提供有限的社會服務和制度建立,即使我們以往沒有完整的發展策略,只奉行「積極不干預」,也能躺着發達。

可惜,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機遇之城二○二○》報告顯示,從城市發展基礎和潛在機遇來看,首四位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則從去年排第三急跌至第九;而香港在四十二個城市中,在智力資本和創新方面排第十九,技術成熟度、交通和城市規劃方面都是第十八位,可持續發展更排二十四位。很明顯,香港的固有優勢已出現質的變化,內地全面發展的同時,美國對中國包括香港的打壓,香港不能單純地作為中國與西方陣營的中介人就可以財源滾滾,我們必須有新的經濟動力,政府必須積極有為,才能扭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