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技術封鎖

華為開發雲手機,避開手機半導體的裝置問題,或許可救華為手機的部分市場,但最終還是迴避不了半導體技術發展帶來的競爭。中國還要面對美國不擇手段的攻擊,面對怎樣維持和推進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戰略性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能否和需要多少時間才可完成半導體技術的去美國化,至少可躲過美國以技術專利的要挾。在半導體產業全面建成中國技術是不可能的,而是去美國化,利用其他國家的技術專利,並以國產的技術專利和收買回來的技術專利與美國企業交換,各免專利的追究。這會是很冗長複雜的法律爭鬥,戰場不僅在美國,中國內地,也會在別國。中國和中國企業應以技術專利作為抗衡的武器,即使數量不足,仍可節節抗衡,寸土必爭。

美國若全面以技術封鎖中國,中國還可守着國內和部分海外市場,抗衡它的封鎖和專利訴訟。中國技術國產化需要龐大的資金,中下游市場是資金的主要來源,只能擴張不能萎縮。

一是排斥美國產品,直接地與美作全面的「貿易戰」,從市場排斥而不是加添關稅入手,是產品的市場攻防戰。憑着中國產品的性價比,應可把美國企業的產品從中國國內市場和部分海外市場驅趕。美國企業要維護它在海外生產的產品,便要保證企業收入大部分不返還美國,落地生根。中國是用市場來逼它們的去美國化,即使美國企業撤退,中國企業便可收復它們的市場份額。

二是中國半導體現時的自給率三成,計劃是提升至七成。計劃便要調整,提早實現七成目標,最終目標還要提高,以此來推動國產化和去美國化,也以此來應對美國可能採取的激烈措施,如半導體對華禁運。這是需要舉國體制的努力,不同梯隊的分工和更靈活的產業和市場戰略,及外交外貿談判的手段。

美國打倒日本半導體產業還是不全然違背市場原則。對付中國,因中國反抗,必然是無所不用其極,沒有底線。

美國採新冷戰的言論,也當可採冷戰的手段,技術封鎖與禁運。中國不可能寄望美國總統特朗普落台,或美國政府的仁慈和理智。在半導體產業方面要作最壞的打算,雲計算是一個方法,但不能因此減緩半導體技術體系的典範轉變,用新的不同技術來否定、擺脫美國等積累的技術及相關的專利限制。其中一個辦法是召回在美國的華裔科學家,聘用台灣人才,更全球招聘有關專家,合天下人才之力對抗美國,也削弱美國的人才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