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擺脫「地域黑」貴在知恥後勇

「地域黑」年年有,今年到山東。經過了天價大蝦、山東大學學伴、GDP注水、合村併居、高考冒名頂替等負面事件的輪番轟炸,山東的口碑跌到了一個谷底。任何一個地方,都很容易被標籤化、概念化,有好也有壞,如河北多燕趙慷慨悲歌之士,齊魯是孔孟禮儀之邦,江蘇乃人文薈萃之地。

而「地域黑」自然是負面的,例如,前些年,河南人的名聲不佳,被與「偷井蓋」聯繫起來。深圳警方就曾公開懸掛過「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的橫額,不少公司招聘時明確表示拒絕河南人。河南全省人口過億,僧多粥少,很多人背井離鄉,在各地從事着形形色色的職責,也被稱為「中國的吉卜賽人」,當中難免良莠不齊。

還有,東北人被貼上「吹牛」、「黑社會」的標籤;廣西是「傳銷王國」;溫州是「假貨基地」;天上飛的,水裏游的,地上跑的,廣東人甚麼野生動物都敢吃。

正視問題 認真解決

「地域黑」本是一種歧視和偏見,帶有強烈的情緒化,但是很多問題都並非空穴來風,往往帶有相當的社會背景。比如,東北經濟連年下滑,營商環境惡劣,與一部分當地人坑蒙拐騙、好逸惡勞,政府懶政不作為有很大的關係。溫州曾經假貨氾濫,就連浙江省前省長柴松岳都曾買到打個噴嚏就繃斷的假皮帶。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引發了公眾對濫捕、濫食野生動物的反思,廣東在這方面確實是消費大戶,毋庸諱言。

在「地域黑」問題上,萬不可以「槓精」的勁頭,非要與網民、與輿論較個高下。上上之策應當是,秉持胸懷氣度,正視問題,坦承不足,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認真反思和解決,取信於民,撫慰公眾情緒,化解公關危機。很多問題有其階段性,清理之後,網民的黑化思維也便會自然慢慢消解。隨着市場監管的加強與企業發展的提升,溫州假貨減少,現在更多以「民營經濟之鄉」馳名全國。朱鎔基當年曾以「報應」二字揶揄柴松岳,也是一種加壓鞭策。

河南當年名聲不佳,甚至驚動高層。二○○四年中央調記者出身的中宣部副部長兼廣電總局局長徐光春擔任河南省委書記,目的就是加強宣傳,改善河南形象。徐光春上任後,河南在央媒曝光度大為增加,且主動在京城地鐵大打廣告。但其群體社會評價的改善,根本仍有賴於當地社會治理逐步改觀。

山東人的口碑本來一直在各省位居前列,歷史上的古聖先賢、英雄好漢,不勝枚舉。如今面臨的輿論困境,是深層次問題的集中爆發。山東官本位頑疾根深柢固,面子主義、奴性思維濃厚;因循守舊,治理落後,發展裹足不前。正因為這些,基層官僚通同勾結的高考冒名頂替事件層出不窮;為了政績利益,強拆民房、合村併居,引發民怨沸騰;學伴事件做到「極致」,丟盡國人顏面。山東應當知恥後勇,甚至應當慶幸「地域黑」的警示。若網民哀莫大於心死,毫不關心,那才將是最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