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欄提到秋氣有利新冠肺炎病毒存活,八月七日為立秋日,愈近秋季,市民愈要小心。在尚未成功研發疫苗之前,大眾要有心理準備,須長期與病毒共存。
早前,英國專家提倡採用群體免疫法,英政府一度接納,後來招致國民群起而攻,最後惟有放棄。群體免疫法不可行,部分原因是基於政治現實,民眾大多短視。假如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在一個月內有二百萬人染病,之後疫情可以回落;第二個選擇是在兩年內有八百萬人染病,之後疫情才回落。要二擇其一,不少人可能都會寧取後者。民眾心理大多懼怕突如其來的負面衝擊,而寧可接受溫水煮蛙。
提倡群體免疫法的專家,是希望置諸死地而後生,如果病毒短期內大規模傳播,民眾逐漸就會產生抗體,這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如今全球幾乎都採取了主動防疫方法,但新冠肺炎病毒十分強頑,不依不饒,相纏相繞,如此一來,便不知要弄到何日方休。
香港第一波疫情的防疫工作表現不俗,但所謂「福兮禍所伏」,到第二波疫情來襲時,維港兩岸可能便要處於風口浪尖,比其他地方更危險。
世界其他地區首階段的防疫工作不如香港,很多民眾可能已經染上了輕微病毒,並產生抗體。而香港猶如置於溫室之中,一直少受風霜,一旦病毒變種,殺傷力加強,再傳至本土,我們可能便沒有足夠的抵抗力應付。
但是香港的防疫工作已不能回頭,如今只可以一條路走到尾。新一波的病毒來襲,香港人要告訴自己,我們身體對新冠肺炎病毒的抗疫能力,可能比別國的人低,所以防疫工作就要加倍認真,口罩、消毒液、漂白水要一應俱全,而且要多用、常用,盡量減少出席聚會,多留在家中。除非等到疫苗面世,否則港人的防疫工作只能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