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環節出了大問題,相信人所共見。這幾年影響社會的大事,從國教風波到佔中、到去年的反修例風暴,都有大量學生參與。國教風波由學生發動,佔中的發起人是大學教授,反修例風暴被捕的學生佔了百分之四十,大學校園變成軍火庫練兵場,襲警被槍傷的有中學生。此外,小學的網上授課可以美化英國在鴉片戰爭的角色,語文科習作、通識科教科書充斥仇視國家反對政府的課文,連幼稚園的習作也見攻擊政府和警察的內容。這種從大學到幼稚園,從老師到學生,從教科書到補充練習,鋪天蓋地的反國家反政府洗腦式宣傳,竟然沒有人管!看那些到處打砸燒的暴徒,竟然愈來愈多中學生,連十二、三歲的兒童都可以被推上前線,可見我們整個教育系統千瘡百孔。
有人說,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是回歸後未有去殖化,我不同意這種看法。很多問題都是回歸後才出現的,殖民地時代沒有。例如教育局放軟手腳,以所謂校本教育的名義,把監管責任推給辦學團體。教師是否受過專業訓練,品格有無問題,是否適合當老師?學校用的教科書、輔助參考資料、補充練習是否經過審核批准?學校是否嚴肅教導學生,鼓勵學生守規矩守秩序守法?這些本來是教育當局的監督責任,回歸後才置諸不管。出了這麼多與學校和學生相關的亂子,竟然不見教育當局的官員出來提個說法,沒有官員站出來承擔責任,難怪整個教育制度糜爛至此。
近日考評局的中學文憑試歷史科題目,要求考生就二十世紀上半葉「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作答,引起各方指摘。教育局要求考評局撤銷題目,考評局支吾以對。
雖然輿論集中批評試題有錯,我卻另有看法。試題要求學生先讀兩則引文,再討論期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弊,我認為引文提供的資訊不足,未能引導考生思考另一面的觀點。題目雖然資訊偏頗,但仍有足夠空間讓考生提出利和弊的兩面考慮。而且既然試卷出了,考生也作答了,貿然取消可能對部分考生不公平,所以我主張這部分的試題應該保留。至於出題者是否有意誤導學生,光看試題本身很難決定,最好要求考評局公開評分標準,如果評分標準能夠面面兼顧,不偏不倚,題目便不算誤導。
出題者犯的錯誤是缺乏政治警覺,因為近代史上討論日本侵華利弊是禁忌話題,正如問以色列人納粹德國是否為猶太人帶來利多於弊?問美國黑人祖先被賣到美國當奴隸是否為黑人帶來利多於弊?這類禁忌話題在以色列和美國提出,同樣會掀起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