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反腐欽差變陣 巡視摒棄外援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緩解,紀委也開始「復工復產」,在接連拿下公安部副部長孫力軍、福建省常務副省長張志南、河北省原副省長張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原董事長胡問鳴等省部級大員後,中央巡視組上周重啟,進駐三十五家部委展開十九屆中央第五輪巡視,當中不乏政法委、中宣部這樣的實權部門,以及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應急管理部等新組建的單位。

巡視組屬於中央特派的「欽差」,在這些年反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八屆中央五年任期內,共進行了十三次巡視,首次完成對所有省區市和部委、央企、大學的全覆蓋,力度廣度都空前加大。與紀委改革相伴隨,作為首席欽差的巡視組組長,人選結構也發生了諸多變化。概括起來,主要有四點:一是正部級官員為主變為副部級擔綱;二是由臨時外援改為內部人員;三是兼職變專職;四是年齡結構降低,起用年輕幹部。

在十八屆中央巡視剛啟動時,延續以往的做法,組長全部由退居二線的正部級幹部擔任,如原重慶市長王鴻舉、北京市人大主任杜德印、廣西政協主席陳際瓦;副組長則從紀檢、組織部門選配副部級官員搭檔。而後,巡視規模迅速擴大,巡視組從十個陸續增至十三個、十五個,巡視對象從「一對一」增至「一對三」,每組副組長人數也增至二人、三人甚至四人。組長則不再局限於正部級,中央直屬機關紀檢工委書記侯凱、農業部紀檢組組長朱保成等副部級官員開始掛帥巡視組。

其二,最初擔任組長的王鴻舉、杜德印等人,都屬臨時抽調的「外援」,一來並無紀檢工作經驗,二來與紀委無隸屬關係,且都身居正部級高位,在指揮調度有所不便。後來的巡視,組長陸續都更換為紀檢系統內部的專業幹部,自然如臂使指。

其三,參與巡視的紀檢幹部,原本是從各省紀委書記、部委紀檢組組長中選調,各有本職工作。隨着巡視的常態化、高頻化,紀委建立了巡視幹部儲備庫,並且任命一批專職的巡視專員,進一步提升專業化,披掛領銜巡視組。

這些巡視專員,有些是從副部級紀委書記、紀檢組組長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將,繼續在巡視領域發揮餘熱,如本輪的中央第一巡視組組長許傳智原任寧夏紀委書記;第三組組長辛維光原任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組組長;有些是資深局級幹部,提升為專職副部級巡視專員,作為酬庸激勵,如第二組組長薛利原任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紀委書記、第五組組長楊正超原任河南省紀委副書記。

鍛煉年輕幹部新渠道

其四,巡視組成為鍛煉年輕幹部的新渠道。與最早多由六十多歲的老幹部擔任組長不同,而今的組長中不乏重點培養的「明日之星」,如本輪的第十巡視組組長苗慶旺,是政界少有的「七○後」副部級高官之一。而且,執掌巡視組,幾乎是紀檢領域高官晉升的必修課。現任中紀委副書記楊曉渡、陳小江、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都擔任過巡視組組長。地位作用的抬升,也是巡視威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