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急症室「逼爆」,情況更蔓延至私家醫院。仁安醫院表示,去年急症室平均每日有二百六十人求診,最高峰的農曆新年期間每日求診人次更達五百人,與公立醫院求診人數相若,病人最長等候時間約需三小時。為加快病人的就醫流程,減輕急症室求診人潮,仁安醫院推出全港首個急症室門診登記手機應用程式,並設提醒病人服藥功能,病人可安坐家中等候,減少於急症室等候期間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
市民到急症室求診,往往要親臨醫院登記,候診時間難以預料。仁安醫院助理院長胡詠儀表示,過去一年該院急症室有八成半病人於九十分鐘內可就醫,惟公眾假期或流感高峰期期間,病人有機會要等候數個小時,加上急症室內有不同病人等候,病菌較多,病人長時間逗留於急症室內,情況並不理想。
仁安醫院於去年六月開始試行手機應用程式,市民透過程序輸入基本個人資料即可完成掛號。程式亦有實時更新輪候資訊,市民可留在家中等候及休息。胡指目前應用程式的使用人次約為四千,病人到達醫院登記後一般約半小時即可就醫,每人平均減少四十六分鐘輪候時間。
仁安醫院院長及醫務總監李繼堯表示,急症室病人求診時會先分流,第一級為危殆病人,而第五級緊急程度最低。他認為此程式最適合第四級及第五級的病人使用,如腸胃炎、發燒及扭傷等,「本身要等個幾鐘,用程式半個鐘就得」。他又指,有應用程式後,院方亦可更有效安排當值人手。
應用程式除了掛號功能外,亦提供藥物資訊,並可供病人翻查過往求醫的資料。病人領藥後只須用應用程式掃描藥物標籤上的二維碼,即可查閱藥物的使用方法及副作用等,亦可設定用藥提示。胡解釋,部分外用藥物使用方法複雜,「如噴鼻劑無搖勻效果已經唔同」,程式提供的資料,可更方便病人。她又表示,應用程式未來會加入防疫注射紀錄及過敏情況等資訊,希望可成為「病人綜合平台」,並鼓勵其他醫療機構如公立醫院,考慮發展相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