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前就有「大半個解放區」之稱,紅色中國的影響力十分強大,此乃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逐漸形成,葡萄牙的國際地位更早已衰落。「我黨領導的左派組織」在澳門愈戰愈勇,葡人遂生放棄澳門之想,文革時更是直接提出歸還澳門。然北京考慮到對香港的影響,「婉拒」葡人所請,決定「時機成熟」後和香港一併解決回歸問題。
葡人很合作,但「免為其難」,管治意志渙散,更不想澳門發展,凡遇大事、重要之事都找「澳門左派社團」協助解決,也就是讓北京幫忙。因此,回歸過渡期澳門差不多處於「共管」局面。朝廷當時對葡人「懊惱」的是他們太不作為,當甩手掌櫃;而對英國人的不滿則是他們「企圖心太強」,太想影響九七後的香港,搞了太多明明暗暗的動作,廣布地雷,培植反對派……香港的過渡期中英爭拗不絕,風波不斷;澳門過渡期乃中葡友好,關係和諧。然而,澳門的管治頗亂,社會治安尤差。
香港和澳門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港(澳)人治港(澳)、高度自治」,但兩者的底子、背景、社會沿革、現實狀況完全不同,英夷、葡夷留下的「殖民制度、政治文化」也完全不同。因此,回歸後港澳兩地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就「形狀各異」。朝廷想要的「一國兩制」,澳門實現了,香港沒有實現。澳門實現其來有自,香港沒有實現也是其來有自,澳門人和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看法和追求實不盡相同。
現在中央加大力度,要香港向澳門學習靠攏,警告香港勿走上邪路,然而困難重重。馬克思說過,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香港和澳門的社會存在百多年來千差萬別,兩地人民的社會意識、對「一國兩制」的認知意識也大為不同,學習靠攏云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