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郭台銘選總統只是個假議題?

上個月,台灣指標民調前總經理戴立安做了一個民調,發現假使商人郭台銘二○二○年與蔡英文競選總統的話,蔡會有百分之四十五點二的支持度,郭則有百分之三十四點六的支持度,兩人差距只有百分之十點六。

郭台銘都還沒有表現出想選的態度,和蔡英文的差距就只有這一點,於是注定推不出有競爭力黨籍候選人的國民黨大大振奮,大做靠郭台銘打敗民進黨的總統大夢,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更帶頭勸進。聽到聲音後的民進黨則由高層放話,說這是假議題。過了一個月,又有媒體做郭蔡對決的民調,結果居然蔡只獲兩成四支持,郭則拿下三成五支持。民進黨正式回應仍然一樣,說這個假設性的問題「沒有甚麼意義」。

民心強烈思變

這議題怎麼可能沒有意義?要是真的沒有甚麼意義,那麼民進黨根本不必回應。這個民調的嚴重性不在於郭台銘會真的出馬而且會真的當選,而是一個捕不到風捉不到影的郭台銘,這一個政治局外人都可以在民調中大幅度把現任總統比下去,這表示了當前民心強烈思變這一個不能掉以輕心的傾向。

民眾對現有的兩大黨和現有建制派的政治人物不滿而期待一個局外人來領導國家,這幾乎已經成了世界潮流。美國的特朗普和法國的馬克龍當上總統都是這一個潮流的產物,這個現象,台灣人應該也不陌生才對,一四年的柯文哲也一樣就當上台北市長。

在去年一整年,幾乎沒有人看好馬克龍這一個素人獨行俠,就像直到投票前沒有人看好特朗普,或直到一四年秋天沒有人看好柯文哲一樣。且先看看柯文哲:一三年七月,柯文哲參選消息開始浮現,那時和連勝文兩人比民調,是連勝文四成七柯文哲才三成;一四年四月,柯文哲仍然以三成八比四成七大幅落後連勝文。但是接下來,短短一個半月後,兩人比較,翻轉成柯四成五連三成九,此後柯文哲便一路領先直到當選。

在這陣素人出頭的風潮之中,法國馬克龍過關斬將把建制派政治領袖淘汰的過程最是戲劇性十足。直到今年年初,多數人看好的一直是法國戴高樂黨(保衞共和聯盟)的顯赫人士而不是馬克龍;而戴高樂黨中由誰出頭,過程又真是變化多端。

意外才是常態

首先是當過總統的薩爾科齊被當過總理的朱佩趕過去,接着同樣當過總理的菲永後發先至,去年九月時的民調他只有一成支持率,十一月民調來到一成三,然後大家都認為他最多拿到第三或第四名,最後他卻拔得頭籌,奪得四成四初選選票,把戴高樂黨的諸賢拋在後面而取得提名權,然後他被一路看好就是未來的法國總統了,不料接下來今年初一下子逆轉,在第一輪大選投票竟被馬克龍和極右派瑪琳勒龐聯手擠下來。不只如此,過去法國總統不是戴高樂派當就是社會黨做,這一次兩大黨竟然都失去了決賽權。這種大黨靠邊站、老將一個接一個「陣亡」、直到由名字陌生的素人出頭的過程變化,真是奇幻得令人驚嘆。

看過去兩年美、法、台素人換老將、無黨或迷你小黨打垮眾大黨的戲後,我們理解民調郭台銘的勝出重點,便不在於郭台銘將會當上總統或只有郭台銘能夠選贏蔡英文,而在台灣民眾對兩大黨和他們的領袖們都高度不滿意和不信任時,民進黨要贏得二○年的大選並不是沒有風險;至於會不會出現有力的挑戰者,或誰會是那一位挑戰者,在有了柯文哲、特朗普、馬克龍一連串的意外,以至於意外才是常態後,誰敢斷言台灣二○年不會把意外才是常態的戲碼繼續演下去?

無論如何,民進黨不應再把郭台銘選總統當成只是個假議題而已;民進黨非鄭重無比地檢討並因應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