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百舸爭流 大灣區誰是龍頭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是國家領導人勸勉香港的肺腑之言,但別說不少港人聽不進耳內,即使是港府高官也一樣掉以輕心,甚至抱持大香港心態,只知夜郎自大。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粵港澳競爭趨於白熱化的今天,香港還有多少優勢可恃?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近日變得炙手可熱,港府亦不甘後人,率團訪問廣東省六個城市,行程剛於昨日結束。特首再次強調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認為香港有高度國際化的優勢;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則進一步形容香港為大灣區的「龍頭」,具有領導地位,獨有的金融優勢可協助內地發展經濟云云。

港府高官最愛拋出「超級聯繫人」這個名詞嚇唬人,但如何「超級」,如何「聯繫」,則語焉不詳,豈料超級聯繫人還未做到,又忙不迭自誇香港為大灣區的龍頭,簡直語不驚人勢不休。沒錯,香港在三地之中,國際金融優勢仍然是一枝獨秀,但這也是爛船仍有三斤釘而已,老本能吃多久,才是最大問題。別說新加坡早就迎頭趕上,單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優勢,倫敦也不比香港輸蝕,至於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金融發展亦不斷加速,高官到底憑甚麼大口氣,令人疑問。

很明顯,港府高官仍然抱着回歸前的思維,帶着有色眼鏡看待內地,自以為高人一等。其實,這種自高自大的心態在十多年前國家提出「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時已激起不少爭議,不服氣的內地城市不在少數,只是當時香港經濟總量仍是名列前茅,如今時移勢易,經濟總量早由回歸之初佔全國近兩成跌至不足百分之三,由旅遊到貿易莫不倚重內地市場,即使是高官們最引以自豪的金融優勢,也很大程度借助內地熱資支撐,足證今非昔比,卻大言炎炎「協助內地發展經濟」,不是太不自量力了嗎?

事實上,誰是大灣區龍頭,內地也有不少討論,但正如內地官員指出,大灣區是各地互聯互補,一榮俱榮,爭當龍頭並無意義。何況誰都知道,這是謙遜之詞,是內地顧及香港感受而已,單是深圳,短短十年已由低端工業區變身為高新科技城,去年的創新能力活躍程度已超過美國硅谷,一天產生逾五十件發明專利的「新深圳速度」位居全球第二,經濟總量不出兩年就會超越香港。還未計及內地基建發展一日千里,不但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早就準備就緒,南沙郵輪碼頭亦即將上馬,深中通道的興建更是如火如荼。反觀香港,這十年一味耽於內鬥內耗,一事無成,不拖內地後腿已算萬幸,還敢奢言領導內地發展?

隨着中國國力騰飛,儼然帶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就連上任前殺氣騰騰的美國總統也要放下身段跟中國領導人搭關係。此地部分人卻一味逢中必反,就連政府官員也盡是鼠目寸光之輩,香港的未來將會怎樣,令人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