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醫療事故爆不停 公院制度須改革

本港醫療事故不絕如縷早就不是新聞,但伊利沙伯醫院作為九龍中聯網的龍頭醫院,竟然在兩個月內接連有兩宗孕婦產後死亡事故,顯然並不尋常。可憐的是小寶寶甫出生就失去媽媽,大好家庭從此留下無法彌補的缺陷,院方一句醫護人員已盡力搶救,是否就可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接連出錯 產婦枉死

第一宗事故發生在今年十月,廿六歲患妊娠毒血症的女警誕下女嬰後,突然大量出血及多個器官衰竭不治。院方日前公布調查報告,揭示當時醫護人員犯下雙重失誤,先是沒有完全清除產婦體內遺留的胎盤組織,令子宮無法收縮致大量出血,誘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之後又因醫護人員未察覺產婦分娩後有早期休克徵狀,最終返魂乏術。

另一宗事故發生在一個月後,死者丈夫看到上述個案,驚悉太太之死可能涉及人為疏忽,從而向傳媒披露事件。三十三歲產婦上月底「見紅」到伊院分娩,嬰兒出生不久,產婦開始出血,輸血後情況亦無好轉。醫生安排她進行剖腹手術,檢查子宮出血時確診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儘管其後進行緊急子宮切除手術,但產婦兩日後終告不治。

第一宗事故伊院已發表調查報告,雖然承認醫護人員出錯,但認為他們已盡力搶救,無人需要問責,只會加強指引及培訓。這種說法根本無法令人信服,本來迎接小生命來臨是一件美妙的事,可惜因為人為連番出錯而令大好家庭盡毀,怎麼可能無人需要負上責任?如果發生不幸事故的是院方高層,他們還可以如此輕描淡寫嗎?

面對同類事故接連出現,伊院管理層不得不認衰,承認短時間內出現兩宗個案「好唔尋常,以前未見過」,但又死撐「看不到制度上出現問題」。類似說詞並不陌生,每有醫療事故發生,上至醫管局下至涉事醫院,例必煞有介事成立調查委員會,然後裝模作樣提交報告,惺惺作態提出大堆建議,但最後例必重複犯錯。如果制度上沒有問題,醫護人員也沒有問題,難道有問題的是事主本人嗎?是不是因為他們無錢入住私家醫院,使用公院就必須有丟掉性命的心理準備?難道平民百姓就是如此命賤嗎?

醫醫相護 有恃無恐

今次事件同時揭出伊院婦產科醫生的專業資格良莠不齊,二十七位醫生中,只有十五人有專科資格,其餘都是非專科醫生。儘管該院認為「比例一啲都唔低」,但沒有專業資格的醫生居然在專科工作,不是十分匪夷所思嗎?伊院作為龍頭醫院尚且如此,其他醫院的情況肯定更誇張,病人的權益豈能得到保障?

事實證明,公營醫療亂象叢生,最大原因是人手不足,由專科醫生到一般醫生再到護士都供不應求,十個煲七個蓋,事故一單接一單就是必然結果。另一方面,在醫醫相護的慣例之下,醫生犯錯幾乎不用受罰,最終必然是有恃無恐,變本加厲,永遠不能吸取教訓。本來港府計劃增加海外醫生以紓緩人手荒,可惜在保護主義心態作祟下,有關計劃被業界百般阻撓,甚至扣上引入內地醫生令醫療質素下降的惡名。其實,從無日無之的醫療事故觀之,從枉死病人有增無減觀之,本港醫療水平不用別人拉低也夠不堪了。港府年前雖成立督導委員會改革醫管局,奈何換湯不換藥,聯網制度下的山頭主義至今沒有絲毫改變。

有人說,一隻腳踏入公立醫院,一隻腳就踏入閻王殿,可謂沒有誇張。有錢人生病尚可選擇私家醫院或到外國就醫,窮人根本沒有選擇,當局再不從根本上改革醫管局體制,增加醫護人手,公營醫療遲早爆煲,到時候才亡羊補牢已經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