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當仁不讓 局勢難控

上屆特首選舉出現建制派「唐梁之爭」,之後發生「佔中」、政改泡湯、本土激進和港獨勢力冒起、立法會選舉風波、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反對派力量大增,令今次特首選舉的形勢空前複雜,難以捉摸,朝廷不僅決斷難下,而且掌控減弱,在無可避免的競爭局面下,既不能「阻止」討厭的攪局者,也很難「擺平」都想登上特首之位的自己人,他們的「當仁不讓」早已蓋過了「大局為重」。

整體而言,「小圈子」選特首制度之下,給朝廷造成麻煩的從來不是反對派,而是廣義的建制派,只有他們才夠「資格」被朝廷「挑選」。上屆之前,建制中人一直是「被動」地等待朝廷的青睞。當然,在等候的過程中,他們也會明裏暗裏積極活動,走路子、拉關係,爭取「被看上」而一躍龍門。

然而,梁振英打破了這種「被挑選」的局面,他在朝廷已有「心上人」的情況下「自動請纓」,通過自己的出色表現「橫刀奪愛」,當上特首。

CY的舉動和成功,開創了建制派的「競爭特首」局面,為朝廷提供了新的符合潮流、得民心的選人路徑,然而也帶來了「花多眼亂」難以掌控的麻煩。現在朝廷要學會怎麼應付和解決「失控狀況」下的「特首競爭」。

「失控狀況」首先表現在泛建制派的各類參選人身上。上次「唐梁之爭」一試身手的都是朝廷信任的建制派精英人士,今次則背景和成分複雜很多,他們雖屬廣義建制派,但並非朝廷信任有加及了解之人。例如曾俊華和胡國興,前者乃朝廷任命多年的府衙高官,後者是香江府衙法官,擔任過多個政府委員會的首腦,他們都在建制內有很高的地位。然而,這樣的建制之人朝廷信任有限,且有疑慮,其他條件也不符朝廷之意,他們「自由參選」是讓朝廷捏着鼻子接受,心中不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