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港前十難保 競爭力還剩幾何

香港曾執全球貨櫃吞吐量牛耳多年,惟近年面對來自周邊地區尤其內地港口的競爭,目前已跌落全球第五位,而且低處未算低。內地正逐步開放沿海運輸權,外國貨船不必經過香港就可到內地運輸,香港轉口地位勢必被大大削弱,隨時跌出全球貨櫃吞吐量前十位置。業界敦促港府向中央表達憂慮並提升本港港口競爭力,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內地改革開放,成為世界工廠,香港受惠於內地及國際市場之間的橋樑角色,貨如輪轉,千帆競發,造就世界第一貨櫃港的超然地位,物流業亦順理成章成為本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時移勢易,好景不常,隨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港口基建日新月異,內地市場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香港的中介角色逐漸失色,十年前將世界貨櫃港的頭把交椅恭送給新加坡,近年更先後被上海、深圳及寧波港口超過,雖然勉強保住第五位,但已經岌岌可危。香港貨櫃業前有勁敵,後有追兵,不出意料的話,香港今年底將被南韓釜山超越,跌至全球第六位,同時與廣州、青島、天津等後起之秀的距離也進一步收縮。

屋漏偏逢連夜雨。對本港貨櫃業而言,最大的威脅不是排名被釜山後來居上,而是內地推動「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開放沿海運輸權,航運業界人士擔心,一旦有關政策落實,香港勢將跌出全球十大港口地位。根據目前內地法律,只有在中國註冊、獲准懸掛中國國旗的貨船才能在內地港口之間從事海上運輸業務,例如外國貨船在深圳裝貨,不可直接運到上海卸貨,反觀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可以得到豁免,外國貨船可以在內地港口裝貨,經香港轉口後,再運到內地另一港口卸貨,目前這種轉口經營佔本港貨櫃吞吐量高達七成,舉足輕重。不難想像,隨着內地沿海開放運輸權,外國貨輪可以直接在內地港口之間開展業務,山長水遠繞道香港轉口的一幕將成絕響,香港的轉口地位將應聲而落,世界貨運樞紐的地位隨時不保。

危機當前,香港將如何應戰?業內人士要求港府向中央轉達有關憂慮並推出政策,解決業界後勤用地不足、人才青黃不接等問題,提升競爭力。其實,土地問題成為港府施政的最大難題,目前連住宅用地尚且供不應求,指望港府優先提供工業用地,恐怕是與虎謀皮。另一方面,自上海建設迪士尼樂園與香港直接競爭,標誌中央對港政策大幅調整,不再對香港有求必應,更不可能為了保護香港的利益而犧牲內地的利益,指望內地延緩開放沿海運輸權,同樣是不切實際。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香港貨櫃業因內地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而蓬勃,也必然因為內地市場的日趨成熟而淪為明日黃花,這也正是香港競爭力跌跌不休的縮影。在這種情況下,香港不思進取,一味耽於政治鬥爭,內耗不已,尤其港獨思潮氾濫,只會進一步加速香港的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