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批判意識滲進血液

近年,香港部分年輕人流行反抗建制、爭取公義,此舉不能完全說不好,但在斟酌情理之下,本人作為教育工作者,還是覺得年輕人應先好好修身,再去談治國、平天下之事,否則公義未爭取到,就先毀了自己的家庭和人際網絡。

早前,筆者認識的一對年輕夫婦結婚兩個月便嚷着要離婚,男方的父母無計可施,惟有央我去跟這對小夫妻談談。談了個把小時,夫妻倆的關係雖是對立,但他們都是作理性爭辯,沒有爭吵中常見的情緒化語言,雙方同是學佛人,甚至覺得自己已是心存慈悲,很能雅量容人,家庭有問題,責任該在對方身上,或是在家長身上,自己就算有責任,也該是最小的一個。這種心態未免太讓人熟悉,在抗爭運動中,年輕人正是不斷告訴自己,社會上的一切問題都是旁人的錯,責任不在我。

我與那對小夫妻談到吃飯時間,女方甫一踏出大廳,便嚴肅地對着家姑說:「討論的結果是,你的兒子太執着,正因為你也是個執着的人,你對人對事有多放不下,你兒子就有多放不下!」當時大廳內共有兩個客人,媳婦對家姑說話的態度,就像是母親在教訓女兒一樣。我作為客人之一,看得傻了眼,惟有對那媳婦說,待你情緒平復後再說吧。但更讓我傻眼的是,原來那媳婦一點也不覺得自己說話不禮貌,在語言上又確實找不到發洩式的字眼,於是她以為自己只是在客觀反映問題,已說得十分平心靜氣了。

這也難怪,年輕一代都是在反國民教育、反八三一決議的環境下長大,他們批判教育局、批判政府、批判中央。批判儼然已成了一種習性,滲進血液中去了。聽罷媳婦之言,我私下對那父母說:「恕我無能,幫不了忙,你們要為兒子離婚作好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