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疲弱難救 央行放水成癮

環球面對經濟持續低迷,各國除了維持信貸寬鬆外別無良策。二十國(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周末齊集成都共商大計,如何開出藥方提振經濟備受關注;而美日央行下周議息,兩者取態更是牽動資本市場神經。

上月英國意外脫歐增添環球不明朗因素,美國聯儲局料續靜觀其變,不會貿然加息。然而,日本央行卻處境尷尬,一方面要為「安倍經濟學」保駕護航,另方面卻無以為繼,不但面對無債可買的局面,負利率更損及銀行利益,因而令到「直升機撒錢」之說甚囂塵上。

不過,市場揣測未必無因,日央行雖矢口否認,但直指現有政策,包括量化及質化寬鬆(QQE)及負利率仍有擴展空間;而安倍政府不斷向財政部施壓放水的消息亦不脛而走,指新的刺激規模可能暴增至三十萬億日圓,從而間接減輕央行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壓力。

其實,日本貨幣及財政政策輪番上場救經濟,但實質只有一招,就是「放水」!而這又何嘗不是各主要經濟體的縮影?英倫銀行及歐洲央行議息後雖則按兵不動,但均揚言隨時「放水」。連同新西蘭央行直言有需要減息,市場預期中國人行將減息降準,環球醞釀新一輪「放水潮」。

無可否認,各國「放水」救經濟無可厚非,但更多的是無奈之舉!國基會(IMF)日前就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分別僅增百分之三點一及百分之三點四。另外,環球更不時有火頭傳出,英國脫歐、意大利銀行危機以至中國民間投資失速,復甦之路確是崎嶇難行。

然而,「放水」副作用甚多,既削弱銀行盈利能力,降低防禦風險實力,更會扭曲經濟結構浪費信貸資源,甚至谷高資產價格,釀成房地產泡沫危機,為下一次金融風暴埋下隱憂。顯而易見「放水」實非長遠之策,卻是央行的救急之舉,可惜實施多年,效用不彰反似「酗酒」成癮。

事實上,各國經濟改革進展緩慢,中國在「供給側」改革及刺激需求下來回搖擺,蹉跎歲月,金融制度更是不斷拖後腿,令資本市場未能發揮應有之效;歐元區則是眾口難調,決策缺乏效率;而日本經濟結構改革一直只聞樓梯響。

現時,各國努力維持信貸寬鬆環境實屬無奈之舉,只為買得時間等待復原。但問題是,維持信貸寬鬆環境好比是吊鹽水,保住生命,讓指標不致太難看,卻始終未能根除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