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多數黨組閣

馬英九在大選後已成跛腳總統,台灣政壇正式走入後馬英九時代,馬英九政府更現風雨飄搖,行政院長毛治國請辭,堅不接受慰留,不願與馬英九政府同進退,內閣閣員更是情緒低落無心戀戰。

馬英九在民進黨勝選後立刻要多數黨組閣,即民進黨獲得立法院單獨過半席次,馬英九要禮讓由民進黨組閣,邀蔡英文進總統府共同研商,實是在馬英九的主導下和民進黨共同組閣,這是中華民國憲法上從未出現過的多數黨組閣,馬英九開創先河,要解決施政空窗期的危機。

以往總統大選在三月中舉行,總統於五月二十日就職,行之多年,但馬英九在他任內將大選提前與立委選舉合併於一月舉行,因之到五二○就職,有整整四個月的時間,這期間也可造成憲政危機,若然有重大事故應由誰來負責?

今民進黨在立法院選舉大勝,蔡英文曾表示不會整碗端走,會不分黨派提拔精英,但如何處理仍依新任總統來定奪,馬英九應尊重下屆總統的組閣權,攪亂一池春水,且與憲法體制不符,有人質疑馬英九規避責任,提前拋出爛攤子交給下屆政府。

其實馬英九政府應展開政權交接準備,成為看守內閣,嚴守分際,而交接工作可依循過去兩次政黨輪替的相關經驗與法規,分為總統府、國安團隊及行政院的交接,國民黨稱要做一忠誠反對黨,不會像當年陳水扁般做手腳在總統府內大量銷毀文件迴避責任。

政黨政治是責任政治,由執政黨負完全責任,國民黨馬英九政府還未落幕,仍有不可迴避的責任。只是新總統未能上任,在空窗期擔心許多的變數,今民進黨不接招,對於馬英九提出的「國會多數黨組閣」不領情,新舊政府應設法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客觀建立憲政的常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