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是特首宣讀施政報告的大日子,按常理傳媒及市民都會屏息以待,因為施政報告將是公布政府施政方向的重要文件。在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以共同諮詢的形式,來向公眾徵求意見,凸顯財政預算案是以財政資源來配合施政這個安排。從香港的長遠發展來看,施政報告就好比一幅具遠景的藍圖,是以我們不應從施政報告中得到多少利益,來評估施政報告的好壞,原因是遠景並不是短期可以實現。
然而,當下的香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大家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心裏只想在短期內將沉疴去除,結果在定義下施政報告必然得不到掌聲,這種期望落差要好好管理,否則會變成不滿的新動力。
除了期望落差,施政報告的宣讀也和台灣總統選舉的日期相近,由於本次台灣選舉民進黨在選前形勢大好,傳媒都關心選戰過後的兩岸關係發展,因而不少的篇幅都被台灣選舉所吸引,也造成施政報告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些都是一些外在大環境的因素。
從政府的施政報告來看,施政報告對土地、幼兒教育有着不少的描述,可是大眾的關注卻不落在這裏。反而在一帶一路的進行上施政報告卻受到質疑,除了是不滿對當下的社會問題缺乏解決之道之外,也反映出社會已愈來愈以香港本土短期利益作考慮點,這個情況着實令人憂心。
一帶一路是內地發展的重要策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就是要相應一帶一路的發展。在內地公布有關一帶一路的行政文件內有很多發展的空間,除了基礎建設之外,文化交流和制度接軌等都是重點。從長遠施政的角度看,香港不應也不能在一帶一路這個發展方向中自絕,反而要積極的迎接這個機遇,去盡力爭取香港的角色。從這個角度看,施政報告是看中了這個長遠的方向,也回應了上文所說的施政報告應是以遠景為己任。
問題是,當現在的社會氛圍以本土短期利益來作主軸,長遠的藍圖在定義上已沒有多少人理會,兼且所說的是內地倡導的遠景,本土派自然會發炮狂轟。在這裏,我們要明白香港本土利益和一帶一路其實是互相有關,只是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的是數以十年的努力,現在的香港卻沒有這個耐性,不要說這是數以十年的投資期,單單在覓地建房已經很不耐煩,所以這個見解上的不同,也注定施政報告的預期落差。
除了期望差距外,更令人感到擔心的是一切以本土優先的想法,已逐漸的愈演愈烈,而且大有一切以本土為先的社會主導思潮。在施政報告中提到以十億元成立基金,用每年產生的利息來成立獎學金,用以讓一帶一路的年輕人可以來香港進修高等學位。從人才的培養來說,這是向外徵求人才的方法,也和以前的海外獎學金計劃類似,只是頒授對象是一帶一路上的國家而已。
在金額來說,基金是十億元,照年利率五厘計算,一年的獎學金開支才五千萬元,數額上並不算多。可是在一切以本土優先的思潮下,這個計劃便被貼上「益外人」的標籤,於是乎種種針對的言論也會出現,凸顯在本土優先想法下推行政策的困難。
筆者舉出這個看法,除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現實之外,本土優先和沉疴也讓長遠的政策得不到相應的重視,當一個社會只顧着當下的困難,想盡辦法去應付目前的問題,等於是置未來於不顧,不幸的是主流民意是以此為中心。
對政府而言,敢於對抗這股思潮意味着不滿的民意,當家的責任愈來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