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拉鋸戰代價沉重

佔領運動錯失退場良機,誠為可惜。

早前已有學者呼籲佔領人士可轉移至大型公園,如維園或添馬公園,繼續意見表達及凝聚力量,作長期抗爭,既不擾民,又可讓運動延續,應是上佳的出路。可惜學聯、佔中及泛民等不同派系拒絕接受。如今佔運變成一場與政府角力的拉鋸戰,卻要市民為民生及經濟付出極沉重的代價,絕非佔領人士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化解。中央無意改變人大所做的政改決議,特區政府亦只能尊重,這是中央與特區關係的基本原則,即使要爭取中央讓步,釋出善意,也需要足夠的時間進行游說。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明言與學聯代表對話,只能在人大決議的框架內做文章,是實話實說。學聯代表近日表示,明白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不能一步登天,建議修改《基本法》及提出長遠能達致公民提名的路線圖,是展開理性討論的第一步,反映學聯內部的理性聲音,明白爭取民主是一條漫漫長路,絕不可能一夜變天。

佔領運動承受的風險,一日比一日增加。面對主流民意的逆轉與批評,警方清場、支持者不斷流失、學生家長的不滿及反佔中激進團體的圍堵等,需要參與者拿出勇氣及展現智慧,為退場做好必要的準備。黃霑有一首歌名為《難為正邪定分界》,其中正邪合唱的一句——「彼此也在捱」,最為傳神。

站在不同角度看佔運,誰對誰錯,是非黑白,議論及爭拗多,不過雙方此時此刻打拉鋸戰,怎生一個「捱」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