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佔派和建派

彈指一揮間,大陸的文革很快就到五十年。一般,文革以一九六六年的「五一六通知」為起點,也就是到二○一六年,文革正式到了五十周年紀念。不過,也有人以江青組織姚文元執筆的「評海瑞罷官」發表計,則是一九六五年十一月,那麼明年就是文革五十年了。無論如何,文革五十年,北京必然會有一場深刻的反思,不但涉及文革的評價,更關係未來中國的發展路向。

也許,說這些,對香港來說,太遙遠了,還是說說香港的文革吧。前幾日,三禪說過,香港文革開波了,其實心裏是很不希望此事成真。現在看來,即使政府清場,社會秩序恢復正常,但是「運動」還會長期下去,包括各式各樣的不合作運動。

大陸人被運動搞怕了,非常諱忌運動這個詞,香港的政治初哥們,事事毋須經大腦,想給人大下通牒就下通牒,想給習近平寫信告梁振英狀就寫信,也不管自己的邏輯是甚麼。不管如何,既有運動,必有群眾派別。事實上,儘管善良的市民怕社會撕裂,但是撕裂已經不可避免。

文革初期時,北京紅衞兵分「四三派」和「四四派」。廣州呢,有旗派和總派。江蘇最有趣,一派叫好派,一派叫屁派,參加了奪權的那一派說「奪權好得很」,另一派就說「奪權好個屁」。其實,文革大潮,總體上一方是造反派,另一方就是保守派。林彪的女兒林曉霖是保守的「八八團」,而毛澤東的姪子毛遠新則是「紅色造反團」。文革是大民主,不少群眾也以為是自發,其實都是毛澤東的棋子。

香港當下,多數人也以為是自發,其實也都是「被運動」而已。也許,一派應叫「佔派」,另一派叫「建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