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春晚被和諧 遲早成歷史

近年央視春晚每況愈下,備受非議,今年更是劣評如潮,例如被指虐待童工、魔術穿崩等等,引發輿論廣泛吐槽,難怪超過五成網民狠批春晚不合格。其實,這些都不是甚麼大事,春晚刻意營造歌舞昇平的和諧氣氛,導致諷刺時弊的語言類節目大為失色,這才是最大的敗筆。

正如有人所說,今年春晚只有四個小品和一個相聲,是歷屆最少的一次,予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場演唱會。本來嘛,過年圖的就是一個熱鬧喜慶的氣氛,春晚注重歡聲笑語、歌舞昇平,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一味粉飾太平,嚴重脫離現實,那就弄巧反拙了。過去春晚最大的亮點是諷刺和幽默兼具的語言類節目,往往入木三分,令人會心大笑,近年這類節目相形見絀,而且買少見少,老百姓失望是有道理的。

江郎也有才盡的時候,春晚畢竟已有三十年歷史,來來去去都是那幾道板斧,再精彩也會令人產生審美疲勞,何況許多節目根本談不上精彩。當然,這也許不是創作人員拿不出好段子,而是當局報喜不報憂,在嚴格的政治審查下,比較敏感的題材和內容都被「和諧」掉,來來去去都是歌功頌德那一套,怎麼可能精彩呢?又怎麼可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呢?說到底,在沒有創作自由的環境下,春晚一年不如一年是不足為奇的,長此以往,春晚遲早會成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