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發展面臨新的轉捩點。儘管中國被喻為世界工廠,然而未來幾年後,由於計劃生育和人口老化等因素,勞動人口將下降,加上經營成本大幅飆升,這對以勞工密集型的製造業來說,必將受到很大制約。所以,內地要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便必須尋找新的動力。
上海自貿區的出現,就是內地經濟尋找新出路的一個「產物」。該自貿區的全稱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既稱為「試驗區」,背後應有中央的全局經濟發展考慮,並非只為上海單獨「鬆綁」,而是把該自貿區作為下一步經濟改革的「試金石」,嘗試摸着這塊「石頭」過河,如果成功,便可加以複製,向全國推廣。
據了解,在二十八平方公里的自貿區,上海準備用三年時間,在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和綜合監管四個方面先取得一些制度管理的經驗。其實,上海自貿區的開放進程,很多操作細節仍未敲定,還得等待中央的批准,特別是金融領域,中央需要仔細考慮和作出全面的風險評估,才給予開放。
上海自貿區設立後,隨即成為市場上新的投機對象,未見成效先被炒作,這種現象很不健康,故內地未來經濟改革,成敗關鍵還是制度的管理,如何落實執法,排除人為因素凌駕在制度之上,這是未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