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前總理他信二○○六年九月被軍事政變推翻,在不足五年後其妹英祿勝選上台,此後泰國有兩年多相對太平的日子,去年十一月,執政為泰黨推出政治特赦法,被指是為流亡海外的他信返國鋪路,觸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英祿被迫解散國會提前大選,以消弭危機。大選終於來臨了,但氣氛繃緊,反對與支持的兩個陣營劍拔弩張,衝突頻傳,恐怕愈選愈亂。
在他信垮台後,泰國經歷紅黃相鬥的四年多腥風血雨,機場癱瘓,總理府被包圍,首都曼谷變成戰場,對於這些,顯然誰都厭倦了,指摘英祿是他信傀儡的反對派,才會願意給她機會,以落實「好好管治國家、消弭社會分化」的承諾。英祿或者付出真誠和努力,但現實卻是另一回事。英祿延續他信的民粹政策,其中最受人詬病的是高價收購農民大米,這些耗費巨額公帑的大米,在國際市場沒有競爭力,根本賣不出去,只能變成倉底貨,在浪費國家資源之際,購米計劃更變貪污黑洞,政客和官員中飽私囊,農民得益很少,只買不賣,庫房也到無以為繼的地步,已有收不到錢的米農,由原本支持變成反對英祿政府。
在英祿管治下,泰國貪污惡化是不爭事實,二○一一年即英祿上台那年,在全球廉潔排行榜上,泰國於一百八十二個國家中位列八十,二○一三年,在一百七十五國中排名第一百零二位,廉潔度劇降。反對派對英祿不滿愈積愈深,政治特赦法才會成為導火線,反政府浪潮一發不可收拾。
提前大選並未針對「病因」,何況英祿有北部農民護駕,又挾工薪階層的支持,再次上台易如反掌。反對派既然必敗無疑,選擇杯葛選舉,示威領袖素貼口說不會阻撓選民投票,但示威者圍堵票站干擾選票運送,大選恐怕難以順利進行。事實上,上周提前投票,在示威者阻撓下,逾二百萬登記提早投票選民,有幾十萬人欲投難投。反對派去年十二月干擾參選登記工作,已使二十八個選區沒有候選人,五百席的國會下議院,看來多於百分之五會出現空席,換言之,未能符合憲法要求而誕生新國會。空出議席需要補選,這又要拖一段時間,僵局只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