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丟鞋與攔鞋

馬英九的第二任期,由於人民期待升高,在經濟生活未改善下,抗議事件變得更極端,手段也更激烈。抗爭與暴力乃一線之隔,實是台灣社會最大的隱憂。

幾年前,美國前總統小布殊在國外遭到抗議者丟鞋,現在,台灣的抗議行動也學着丟鞋抗議,但他們捨不得丟好鞋,發起了丟爛鞋的運動,和馬英九落區如影隨形。各縣市政府警察局最近花費五十萬元新台幣添購「攔鞋網」,讓馬英九的出訪不必遭受天外拋來的爛鞋威脅,盡責又善體人意。

然而,從另一角度審視之,有了攔鞋網,讓抗議人群有氣無處消除,如同火上加油,馬英九因之對警方搬出攔鞋網十分不認同,已親自要求撤除。

為政者要有施政的氣魄,更要有容忍的胸襟,面對抗議者處之泰然,了解其訴求,此種修養實是練就領袖特質的重要條件。尤其在台灣的民主特色下,幾乎所有領導人都面臨抗議激烈手段的威脅。前總統李登輝也曾被潑紅墨水,他就丟鞋一事表態,認為丟鞋沒禮貌,但設置攔鞋網更不必要。

為政者心胸坦蕩,不宜躲躲藏藏,應正面地面對抗爭者,才有可能降低抗爭的力度。若警方天天搬出防鞋網,會讓總統下鄉出訪行程變調、失焦,更會激起抗議者的挑戰心態。事實上,當局決定撤網後,馬英九出席活動重歸平靜,抗爭者沒有丟鞋,警方也沒有布下天羅地網,丟鞋威脅警報悄悄解除,丟鞋風波自然會和平落幕。

其實,總統和地方首長下鄉遭遇抗議,不過是小插曲。政府應該做的是人心工程,了解人民訴求,民之所欲常在為政者之心。丟鞋風波終會平息,只有攬住民心,以政績說話,而非攔住爛鞋,才能得到民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