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綑綁比任何繩索都要牢靠。最近中國外交策略取向「共同」二字,關鍵在於和周邊國家共同利益綑綁實現雙贏局面最大化。這樣的合作不靠「官腔式」的信任,不靠「捱義氣」,不靠「協議」,更不靠「打硬仗」,就靠實打實的各自獲利,共同經營。
日前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訪華,和中國總理李克強簽署了四十多項合作協議,中石油和俄油更簽署了聯合開發東西伯利亞石油資源諒解備忘錄。有分析指,這已經不僅是盟友關係,也是合作夥伴,雙方利益相互脗合。
不是此消彼長的合作,而是相輔相成的利益共同體。此前,李克強的東南亞之行也體現了合作的努力方向,實現了一籃子互惠互助的協議:和泰國有高鐵換大米;和越南有擴大共同利益,縮小分歧,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以及和緬甸全線貫通了中緬油氣管道中的天然氣管道。各種合作從軍事、民生到經濟,都能惠及兩國利益。
奧巴馬最近就疲於解釋,因為不信任盟友的竊聽監控,弄得歐洲「小夥伴們」都嚷着來討個說法。奧巴馬一邊搭着默克爾的肩膀,親密地笑,一邊指使身後的國家安全局進行監聽,因為奧巴馬並不信任德國。默克爾很寬厚地說,不能接受朋友間的監控。默克爾這位「德國人的媽」,這回可明白美德關係當中,美國並沒有以誠相待的美德。
國呀國,憑甚麼有互信?你們的共同利益又能有多少呢?有分歧、猜疑,自然多不了信任,即使日韓作為美國的亞太主要軍事盟國,其駐美大使館的電子設備,也無法幸免被植入監聽設備。國與國關係,首先就是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