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拆招牌說易行難

緊急拆卸鬧市高懸的大招牌,封路六小時是否太久?不論由政府出手或私人承辦,考慮到拆卸過程一旦出現招牌不穩,為確保地面道路使用者安全,封路在所難免。

路封了,未必可即時把搖搖欲墜招牌拆下,因拆卸期間,招牌隨時突發出現不穩狀況,往往需額外人手及機械處理,尤其重型機械,傳召到場,在在需時。此外,亦須召警維持路面秩序;警方未能獨力承擔,召來消防及屋宇署,轉折過程亦非十分八分鐘的事。

屋宇署跟正施工的私人承辦商檢討情況,決定由後者繼續處理。及至署方發現工程全無進展,再召己方承辦商帶齊機械到場,已是個多兩小時後的事。官聘承辦商即時開工,先穩定招牌,避免傷及鄰近招牌及大廈外牆,再緩慢將其吊下路面,又耗掉一段時間。把招牌「斬件」移走,清理現場,道路才可解封,重新通行。

上述未有預計的緊急工程,屬現場即時策劃、即時執行,以六小時完成,合情合理,故不應指摘處理危機的各政府部門辦事不力。

反而我們應該回到問題根源:為何高懸招牌隨處皆是?政府有否認真負起把關角色?為何沒有確保招牌擁有人肩負妥善維修之責?作為規管當局,政府如何確保一旦發生事故導致第三者人命傷亡、財物損失時,招牌擁有人及其他責任人士,是否有能力支付巨額賠償?現存眾多日久失修的高懸招牌如何處理?拆卸或維修此等招牌時,如何減少招牌不穩,並須在鬧市封路而引起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