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七十年代所面對那些煤礦和碼頭罷工,正是走下坡的行業經常都會產生的問題,如果只是從行業之內去討論,那就只是利益之爭,行業要求存或保持盈利而壓縮成本,勞工為保護個人利益而奮力抗爭,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總之就是兩難。
作為局外人,也很難說誰是誰非,但從香港宏觀發展來看,碼頭行業滑坡,香港必須另求發展,才可以保護香港航運中心的地位。在這一方面,倫敦不只是一個處理罷工抗爭的例子,也是提升競爭力,由碼頭運輸提升為航運中心的最佳例子,倫敦早已不是貨運的港口,但卻是全球最重要的航運中心。
倫敦可以提升,當然有眾多因素,其中一個是有歐洲大陸為依靠腹地,以前的船東,大多數在歐洲,英國把握住這個機會,以其優越的商業環境,成為全歐洲船東和船公司服務的中心。
香港過去未必有條件走倫敦的提升道路,因為亞洲在這方面無法跟歐美相提並論。不過,隨着全球經濟重心東移,中國在航運上進佔前列國家,香港就有一個前所未有的優勢,中國的船東和船公司有需要在倫敦以外,另找一個可靠的航運服務中心,由航運交易所、融資、保險、仲裁,以至管理等。
倫敦和亞洲有八小時時差,要處理這類航運服務,香港無疑有可乘之機,所以特區政府面對碼頭運輸行業走下坡的逆境,正需要加把勁跟中央政府協商,爭取把香港發展成為航運中心,倫敦走過的道路,正好作為香港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