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撫州有幼兒園近日被踢爆用黑校車接載學生,十二學童擠在以電動三輪車改裝成的校車,車子在路上行駛時搖搖晃晃,幼童要手抓鐵欄保持平衡,沿途險象環生。
事實上,除了校車的安全,一些窮鄉僻壤,學童更是穿不暖、吃不飽。前者如貴州畢節的五個孩童鑽進垃圾箱取暖中毒死亡事件,如今寒冬已至,更令人擔心孩子們穿得暖嗎?後者「吃不飽」亦是農村學童常見的問題,一年多以前,國務院批准通過「營養改善計劃」,中央每年撥款一百六十多億元,以每人每天三元的標準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然而,湖南湘西鳳凰縣卻有小學老師在微博上大控訴:「巴掌大的麵包,你們要讓這些孩子餓死嗎?」
中央撥款下來,營養餐的分量由誰保證?有人監督嗎?又如中央財政從一一至一三年安排了約三百億元的食堂建設專項資金,可是,為何今年開學,竟有學校要學生自己「搬課桌上學」,這事連《時代》雜誌也有報道,「家醜」外揚,試問那些靠「三公」拚命消費的高幹,還有顏面出來高呼「老百姓在高速經濟帶動下,都活得很幸福」嗎?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沒有給予學生最寶貴的東西,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自己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
然而,內地貧窮兒童吃不飽、穿不暖,你叫他們如何去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