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未過萬重山

儘管投白票流選的呼聲甚囂塵上,儘管唐營鐵桿支持者拒不轉軚,但昨日的特首選舉無風無浪,無驚無險,一輪投票便決出勝負。梁振英以六百八十九票當選第四任行政長官,得票遠遠高於兩名對手唐英年及何俊仁,選戰結束,標誌着香港即將進入一個新時代。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一國兩制」的奠基者鄧小平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去世,未能親眼見證香港回歸,成為他人生最後的遺憾。其實倘若他天上有知,更令他遺憾的恐怕是香港回歸後經歷兩個特首,無論是商人治港還是餘孽治港,都偏離了他生前念茲在茲的「愛國者治港」原則。直至今次選舉,中央政府在最後關頭分清鬼神,以雷霆萬鈞之力撥亂反正,力保梁振英順利當選,「愛國者治港」在回歸十五年後才得以真正實現,足以告慰鄧小平在天之靈。

與競爭對手相比,出身基層的梁振英先天條件不足,勢單力薄,但憑着一股鬥志,勇往直前,終於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成就了一段非凡的傳奇。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綜觀整個競選過程,梁振英確實令人看到他有理想、有誠意、有責任、有承擔,他通過了異常嚴峻的考驗,頂住了難以想像的壓力,用自己的表現贏得民意,也贏得中央祝福和選委支持,是眾裏尋他千百度的「真命天子」。

固本培元 分清緩急

不過,行百里者半九十,選戰的結束,恰恰是另一場磨練的開始。擺在梁振英面前的不是坦途,而是布滿荊棘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既有港英政府埋下的無數地雷,也有曾蔭權政府留下的無數爛攤子,還有許多棘手的政治難題,稍有不慎隨時焦頭爛額,粉身碎骨。路要一步步走,釘子要一枚枚拔,問題要一個個解決,梁振英要實現「穩中求變」的承諾,將香港導入正途,必須有準備、有計劃、有步驟,所以,他既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也要有無所畏懼、坐言起行的勇氣。

正如唐三藏取西經一樣,雖然有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等人相助,但路上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難,往往連孫大聖也束手無策,不得不頻頻向天庭及佛祖等求助。梁振英治港面對的困難恐怕比唐三藏取西經還要多,須知香港問題千頭萬緒,加上各路妖魔鬼怪興風作浪,他既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管治班底,更沒有天兵天將相助,要排除阻力,撥亂反正,一點也不容易。

為政,通下情為急。經過曾蔭權七年之亂,香港體虛氣弱,病入膏肓,下屆政府施政首先必須以固本培元、休養生息為主,只有先搞好經濟民生,縮窄貧富懸殊,解決深層次矛盾,確保社會穩定,才是長治久安之道。相反,如果不顧一切亂下猛藥,極可能弄巧反拙。尤其是二十三條立法等極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在目前的政治及社會現實底下,根本不可能達成共識,最好是束之高閣,暫時不提。船到橋頭自然直,等到將來普選特首,再來討論二十三條立法也不遲。

事實上,經過今次選戰,建制派嚴重撕裂,社會進一步分化,連那些平時以「愛國商人」自居的工商界也與中央撕破面皮,甚至與反對派合流。如何收拾殘局,彌補裂縫,爭取工商界合作,是梁振英將要面對的另一個難題。尤其是目前外圍經濟形勢不妙,連內地亦不能幸免,全球再次爆發經濟危機及金融風暴的陰影揮之不去,作為細小而高度開放經濟體的香港自然無法獨善其身,經濟下行的風險愈來愈大。所以,新政府除了要未雨綢繆,作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也應該爭取工商界的支持,齊心合力應對危機。

令人擔心的是,從今次選舉可見,商界對梁振英執政顧慮重重,雙方日後能不能真誠合作,實在是很大的疑問。不過這並不是甚麼大問題,即使梁振英政府得不到部分商界人士的合作及支持,他必要時還可以向中央政府求助。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央領導人一再強調只要有利於香港的事情,中央一定會去做;何況內地資金充足,苦無去處,將部分資金投放香港,對雙方都有利,相信中央必定樂意為之。再說,梁振英靠中央的祝福上台,中央無論如何都有義務幫助新一屆特區政府解決困難。

管治之道 富民為始

管治之道,富民為始。梁振英日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新特首應帶領特區政府加快經濟發展,並須確保各階層市民都分享到經濟成果,以解決貧窮問題及官商勾結兩大深層次矛盾,減低市民怨氣。這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官商勾結正是所有深層次矛盾的根源,港府政策長期向商界傾斜,基層市民難以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導致香港貧富懸殊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社會結構逐漸由安全穩定的橄欖型,變成危機四伏的啞鈴型,梁振英以「穩中求變、適度有為」作競選主軸,迎合了大多數尤其是基層市民的訴求。窮則變,變則通,香港已到了不能不改變的時候,新政府必須拋棄前朝一味「重商」的施政理念,以普羅市民及社會整體利益為重。事實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社會利益與商界利益並非「零和」遊戲,只要公平分配,人人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就可以達到雙贏,商界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總而言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未過萬重山」。選戰雖已結束,但前面依然充滿急流險灘,梁振英未來的治港旅程,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