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垃圾為患早已不是新聞,問題是究竟嚴重到甚麼程度呢?環保團體最新研究指出,香港人均垃圾排放量高達每日二點六七公斤,在全球三十五個發達國家及地區中位列第一,遠遠拋離第二位丹麥的二點二七公斤,比榜末斯洛伐克的零點八二公斤多超過兩倍,認真羞家!
人均垃圾冠絕全球,反映港府的環保工作完全失敗,減廢政策一塌糊塗。一九九八年,香港人均垃圾量只有一點九九公斤,當時環保署誇下海口,要在十年內減少六成固體廢物。可惜多年下來,當局的環保口號愈喊愈多,垃圾排放量卻不減反增,比十四年前激增逾三成,創出歷史新高。
固體廢物與日俱增,現有堆填區不堪負荷,如何處理垃圾成為當務之急。當局姍姍來遲決定興建垃圾焚化爐,昨日向立法會提交初步文件顯示,焚化爐的最新造價竟然高達一百四十九億六千多萬元,比○八年估算的四十億元暴升近三倍。顯而易見,因為港府舉棋不定,遷延時日,導致工程成本飆升,納稅人被迫付出慘重代價。更令人擔心的是,興建焚化爐阻力甚大,跛腳鴨政府動輒得咎,寸步難行,即使最終能落實,成本必是天文數字。
環保光喊口號,減廢卸責市民,是港府的一貫方針,當局計劃向市民徵收垃圾費,便是一種卸責的表現。雖然有調查顯示五成二市民支持垃圾徵費,問題是港府又會作出甚麼承擔呢?若將來開徵垃圾費,所得款項是用於環保,還是像膠袋稅般淪為一項假環保之名斂財的新稅種?
不能不指出的是,今日香港,百物騰貴,市民的生活日益艱苦,即使港府徵收垃圾費,亦要顧及民眾的負擔能力。有人建議,當局應該向市民免費派發相當數量的垃圾袋,當垃圾排放量超過指定水平才開始徵費,如此一來,既可鼓勵減廢,又可避免對市民造成額外負擔,兩全其美。
事實證明,減少垃圾必須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如果當局以為徵費就可解決問題,顯然是將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正如調查顯示,高達九成八市民認為廢物回收才是減少垃圾的最佳辦法;當中七成人認為,當局除了支援回收業者,加強宣傳現行的廢紙、金屬、塑膠三色分類回收外,還應該增設玻璃樽、廚餘、電子垃圾等回收箱。港府沒有做好回收工作,盡量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反而急不及待開徵垃圾費,簡直是緩急不分,本末倒置。難怪環保團體批評,當局推動減廢回收蝸行牛步,結果要攤大手板打劫市民填氹,根本是不負責任。
說到底,推動環保的關鍵不在於推出多少徵費項目,而在於為政者是否用心,是否實事求是推行減廢政策。人均垃圾冠全球,環保官僚盡廢物,不僅是香港的悲哀,亦是香港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