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一場鬧劇

僭建問題很可能變成鬧劇。社會與媒體以僭建為題大做特做,且發掘了不少例子,最突出的是曾蔭權。然而,當特首已牽連在內,再發掘下去,新聞價值只會遞減。畢竟,僭建已是香港社會普遍之事,眼見手及,本身就沒有甚麼特殊新聞價值,只是牽連高官、議員,加上他們應對失當,才可形成新聞大題材。

後來,輿論的矛頭指向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認為是她闖的禍。但無論如何,看來最後也不是要始作俑者的她去把這場鬧劇落幕。

說是鬧劇,因為觸動這麼多人,引起這麼大的注意,卻實在難以解決。大家都知道僭建是十分普遍,不過,為甚麼不合法的事卻這麼普遍呢?其中一個可能性是不合法的內容不算十分嚴重,在特定情況下,即使不嚴格處理,問題也不會太大。故此,政府拖着不迅速解決,這是輕重次序差別的考慮。

另一個可能性是政府有心無力。十多年來,政府一直致力削減人手,以降低成本,因而即使僭建物有安全的風險也顧不上,能檢控多少便檢控多少。

假若這兩個可能性同時存在的話,政府不可能額外耗費大量公帑去清理全港僭建,更不用說花費資源處理新界丁屋這個政治問題。

在僭建的新聞價值逐漸遞減乃至消失之後,政府可能還是一切不變,當然不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去全面清理僭建,立法會議員也不會這麼笨主動去催促政府清理。於是,最終的結果是一切依舊,政府仍是按部就班地清理,但從曾蔭權以下一干人等卻吃盡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