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水,英國貴族名校終於來香港辦分校,但據聞學費非常「乸脷」,每年高達十四萬五千元,家長要買該校三百萬元資本證明書、六十萬元債券,或每年繳交五萬元予校方作維修費,方可讓子女入學。有錢家庭前仆後繼,就為排隊爭買入場券,難為普羅基層家庭卻是負擔不起,望之而卻步。
有人咬牙切齒,批評政府允許該名校來香港辦學,擺明歧視窮人,讓貧富懸殊的風氣吹得更加劇烈,因為窮人不可能拿到入讀這學校的入場券。無奈,特區政府說要推動包括教育服務在內的優勢產業,就是要吸引這一類型的教育機構來香港辦學,從而吸引有財政負擔能力的香港以至海外家庭來光顧這些學校,將香港打造為「亞洲教育中心」,基層家庭從頭到尾都不是這所學校的目標顧客。
亦有人說,教育制度標榜貧富對立,這個情況其實一直持續了很多年。在這所貴族名校來香港之前,香港的學校就已經分為官立、津貼、直資跟私立學校,前兩者主要是基層市民子弟就讀,後兩者就必須家庭有一定的財政負擔能力,才可以讓子女入讀。
姑勿論如何,政府執意搞教育產業,就必須謹慎從事,尤其是這次屬於小試牛刀,日後將會有不同的外國辦學團體申請來香港辦學,政府必須做好把關工作,避免出現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外國野雞學校在香港斂財。另外,推動教育產業除了能夠賺錢以外,政府亦要藉此機會吸納更多的外來人才,願意留在香港生活、發展,甚至成為我們的永久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