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辯論假諮詢 地從何來偽命題

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將於本周三結束,民間對此不抱期望,因為明眼人都知,所謂尋求共識即是自說自話,得出結論即是一意孤行,說到底是一場敷衍民意的政治騷而已。前高官直斥諮詢「拙劣、好假」,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眾所周知,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十八個土地選項,印成「點心紙」諮詢公眾,但「點心紙」被指資料不全面,部分選項有傾向性,早被質疑誤導公眾。繼身兼行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當眾撕毀「點心紙」以示不滿後,前規劃署助理署長伍華強把話說得更白,質疑選項過多,無法聚焦討論,加上小組委員各自表態,早有預設立場,直指是拙劣的假諮詢。

人們眼睛是雪亮的,林鄭月娥以為惺惺作態搞一場民意騷就可蒙混過關,其實只是國王的新衣,自欺欺人,到頭來還浪費過千萬元公帑,簡直冤哉枉也。當然,林鄭「官到無求膽自大」,根本不介意民意怎麼想,除了「出口術」揚言在維港以外大規模填海無可避免,又猛推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農地,證明土地大辯論不過是一塊遮羞布、假民主。類似一幕屢見不鮮,全民退保研究就是典型例子,當學者拿出研究結果,港府即反臉無情,林鄭更隔空炮轟學者,令人見識何謂用完即棄。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計劃向港府提交初步觀察報告,當中涵蓋發展棕地、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發展粉嶺高球場、填海及發展郊野邊陲等最受關注的選項。但諮詢尚未完結,不少團體及社會人士已急不及待發表民調結果和意見,有的支持填海,有的要求收回棕地和高球場,有的則視填海造地為「逆天行道」、發展郊野邊陲是「思想癌」,證明人多口雜,言人人殊,要達成共識談何容易。

說一千,道一萬,還不如做一件實事。不管填海又好,收地也罷,全民最大共識就是房屋問題迫在眉睫,拓土建屋刻不容緩。目前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達到五點三年新高,近廿八萬輪候大軍苦不堪言,港府猶研究復研究,諮詢復諮詢,跟「涸轍之鮒」的監河侯一樣偽善。實際上,填海阻力主要來自反對派和環保組織,要避過這些爭議,有人提議在內地水域的桂山島填海,不失為可行之策,起碼可繞過立法會阻撓,亦有澳門的先例可援,偏偏林鄭諸多搪塞,簡直令人莫名其妙。

更不可不提,地從何來從來都是偽命題。正如本報多次指出,本港閒置土地多達四千公頃,當中不乏長期丟空的政府宿舍和校舍,只要稍加平整,已可興建大量房屋或過渡性住房,總比杯水車薪的共享房屋、暫租住屋要好,更不用說專供少數權貴享用的遊樂場用地和面積龐大的新界棕地。港府有地不用,硬是拖拖拉拉,足見房屋問題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說穿了,港府不肯放棄高地價政策,拓土建屋只知向既得利益者傾斜,這種嫌貧愛富的思維不變,就算做一萬場諮詢也是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