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出狂賢:不能喜歡,只因太好

前天看了韓片《無聲吶喊》的首映。電影改篇自真人真事,講述小鎮中一所聽障學校裏,有多名聾啞的幼生於2000至2005年間,屢遭校長和老師虐打和性侵犯。事件後來被新老師揭發,再由人權組織公諸於世,警方亦因此開案,拘捕和檢控涉案的教職員。

可是,基於腐敗的社區結構和司法制度,被告最終竟可逃過法律制裁。電影去年上映後,引起南韓民眾廣泛關注,迫令警方翻案,亦驅使國會修訂相關的法例,令事件可望平反。

我不能說「喜歡」這套電影,因為事件本身及其荒謬的發展,實在看得叫人心酸和憤怒,教我全身繃緊,無法安坐,有幾幕更忍不住落淚和「爆粗」,總之情緒被緊緊牽引,透不過氣。之所以如此,很大部分是因為演員的感染力,特別是那些飾演學生的小演員,真是厲害!有一幕他們初次披露受虐和被侵犯的經過,做着手語,面露不想記起之情和驚恐,滴着淚但使勁地慢慢揭開可怕的真相,緊湊之餘,也令人實在地感受到那種恐懼和痛苦,亦為他們如斯年幼卻飽受摧殘而感到痛心和憤慨。

但有一幕,小演員為觀眾在電影的迫力中提供了出氣口。由於被告是社會賢達,財雄勢大,控方在審訊過程中可謂節節敗退。可幸一位受害人作供時,兩度智破辯方的攻勢,令犯人無言以對,彷彿球賽中愛隊入球一樣,教我差點想大叫出來,以宣鬱悶。但正如開首所說,這中途的小勝並未有令犯人繩之於法,劇情又再趨沉重。

總之,這不是一齣能以「喜歡與否」來簡單作結的電影。它引發了我太多的思考,且至今仍在發酵。讓我明天繼續分享。

電郵:adriancpy2@gmail.com

周博賢‧創作人及唱片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