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美博弈升級,香港既在對外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備受考驗,對內又與華南沿岸城市群經濟融合滯後,被邊緣化只怕日甚一日。禍不單行的是,適逢一場世紀疫情,直叫港人老本清袋,市民及外商投資信心直墮谷底!如今香港若再錯失藉大灣區戰略翻身的機會,只怕任憑祖國如何關顧支持也恨鐵不成鋼,全民等死!
所謂「屋漏兼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正好形容這些年香港的困境。中美關係惡化成為磨心,官員被美國制裁,在港上市的一批中資股被美國下投資禁令,事件仍在發酵,到底對港金融業的傷害有多大,尚有待評估。
難怪在外資商界眼中,香港的商業環境極不明朗,競爭力續降。老實講,疫下中港恢復通關尚且無期,旅遊、零售、酒店和商業地產等行業陷冰封,獨靠金融業一脈支持大局。若然美國白宮易主後無法扭轉中美金融戰,針對香港金融中心的狙擊只會陸續有來。
如今內地以「內循環」戰略作為抗美的大後盾,香港理應掌握大局,主動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偏偏對比區內城市,港府施政效率低、政策前瞻滯後、產業規劃失敗、疫症遲遲不能清零。長此下去,非但外資看香港不上眼,就連澳門及內地城市都不願與香港往來!
雖然中國經濟亦有自身難題,但環顧全球,當今有條件撼動美國霸權的除中國外,不見他國。眼前美國內部政局動盪、疫下經濟委靡、美元弱勢。對中國而言,正是一展身手,推動全球資金大挪移,引入海外長錢支持經濟發展的好時機。國家崛起既處於關鍵時刻,偏偏香港就連內部民生經濟防疫都搞得一塌糊塗,幫不上忙還在倒米。
在老本幾近吃盡下,金融業已成香港唯一強項,可惜港府無用心經營!就如有市場調查顯示,港股數據供應收費是區內最貴,足見政府在維持金融中心競爭力上缺乏全盤審視和規劃,離地萬丈,見微知著!難怪近年不少在港的外商都已改道其他亞洲城市發展,若非靠中資和中企撐場,只怕股、樓價格早已崩潰。
隨着內地加大金融開放,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更多的外資選擇直接進入,香港的門戶角色本就褪色,君不見無論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抑或歐中投資協定,皆在說明「合作則贏,孤立則輸」的世界區域發展新格局!國際形勢既非香港所能控制,要確保可持續發展就得藉大灣區戰略重建增長點,否則連沿岸地區都難以立足,香港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