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深圳在創新科技方面發展冠全國,據其最新落實發展的遠景目標,到2035年經濟總量將較今年翻一番。事實上,深圳聚集了全國最頂尖的創科研發人才,且在法規、監管和市場配套上積極改革,吸引內外資金進駐,競爭力及發展潛力明顯提升。反觀,香港這些年百事無成,人心散亂,經濟倒退,可憐一班廢官毫無危機意識,說要搞「港深雙引擎」、「強強聯手」,自滿自負作風不改。繼續沉淪下去,只怕港深不是共榮共融,而是龜兔易位的結局!
40年前,深圳既無工業,更無金融,而香港當時已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在貿易、金融及服務業的發展傲視亞洲。可到近10年深圳發展明顯提速,更明確定位拓展創新科技,不論是電子支付、網銀服務、城市管理、新能源應用等,皆是全國典範,連內地正積極推展的數碼人民幣項目也是先試城市。
今年稍早前,國家發改委公布支持深圳建設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條授權事項清單,包括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對外開放、科技創新等6大範疇,當中不少與香港直接競爭,而最新的發展乃深圳定下15年內的遠景目標,只要能認真配合法治城市示範建議,以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政策,就必能拋離香港,令香港所謂的「獨特優勢」盡失。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深圳如今已是全國科研人才共謀事業發展的首選城市,亦是科研企業匯聚的地方,皆因市內的配套完備,且對創科研發的經費和優惠政策等資源豐富。難怪深圳樓價在全國前列,市內居民難以負擔,皆因其樓市用家不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高薪專才,負擔能力較高。隨着中美爭霸,更多中國專才將回流內地發展,相信能為深圳帶來更多人力資源,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只要經濟質量繼續提升,就毋須擔心高樓價。
反觀香港,遠的不說,近的防疫工作一塌糊塗,不但反應慢,且政策措施往往思慮不周,醜態百出,盡顯廢官離地。不少中產眼見香港政、經、教育、社福全不像樣,紛紛謀移民離港,專才都選擇往內地或海外發展,就連外資金融機構若增聘亞洲區業務人手,首選都不再是香港,足見在人才與企業眼中,香港不再是最吸引的亞洲城市。試問人才遠去,焉能持續發展?
昔日「動感之都」沉淪下去,可預見疫後經濟復甦工作難以樂觀。所謂「此消彼長」,只怕一場疫情,就足以令香港被區內競爭對手進一步拋離。日暮途窮,哀我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