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滬深市 互聯宜一體化

滬港通正式開通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一步,雖然首兩日投資者反應遜於預期,但無減市場對中港股市擴大互聯互通的憧憬,深港通如無意外將是下一步,樂觀的估計更認為明年便可開通。不過,滬港通開得倉卒,市場花了很多人力物力才能完成對接,如果未來的深港通也要另搞一套、自成一系,只怕變成疊床架屋,因此不妨思考滬深港三通,打造中港股市通來得更簡易。

以首日表現而言,滬港通運行順利,卻出現「北熱南冷」,令市場意外,而第二日的使用額度更大幅萎縮,反映未對交投帶來太大刺激,背後原因相信是主要參與者為機構大戶,不急於入市;而為數龐大的兩地散戶,更可能因為對彼此市場了解不足,入市態度不積極。這些現象除了顯示投資教育不足之外,滬港通作為A股開放市場的起點,亦需時間消化方能發揮預期的功能。

當中國經濟日益強大,自然有信心加快開放股市予境外投資者,配合人民幣國際化,但不代表可一步到位。滬港通經過大半年籌備,市場上對實際運作恐怕仍是一知半解,惟有摸着石頭過河。如果投資者對新玩法了解不足,肯定削弱入市意欲,此時急不及待吹噓深港通,更有被短暫勝利沖昏頭腦之虞。

內地券商的研究報告指出,香港、上海、深圳交易所如能做到三位一體,將會成為全球第二大股市,僅次於紐交所。根據內地的發展規劃,滬港同屬金融中心,金融基建容易銜接,在此基礎上再吸納深圳股市,讓三個市場全面互聯互通,將可打造超級股市,發揮最大集資功能及市場影響力。

這個中國超級股市,是區域金融整合的必然發展趨勢,相信三地都會樂觀其成,並且寄予很大期望。不過,正如滬港通在籌備期間已面對眾多技術問題,三地股市互通存在的差異肯定更多,需要更長時間融合。現在既然已有滬港通做先鋒,大可以相關經驗為藍本,在現有基礎上擴容,千萬不要另搞一套交易系統、另寫一套規則,否則只會加重券商的經營成本,投資者也會無所適從。

內地股市終於開啟了資本帳的大門,滬港通之後既然必定有深港通,如果能進一步升級為中港通,將更有利各方資金參與。這個演變過程着重的應是質變而非成交額的量變,不在於繁而在於簡,A股面向國際投資者才能真正通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