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玩殘油國 求財愈跌愈賣

美國量寛時代終結,當大家開始擔心強美元拖累新興市場之際,產油國已率先倒下。油價自今年六月高位重挫四分之一,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竟向美國「示好」減油價,令紐約期油應聲插水。有意見認為美國及沙特重施故技,聯手操控及壓抑油價,藉此制裁俄羅斯!其實,傳統產油國的影響力今非昔比,國際石油勢力已改變,只好價愈跌愈要賣,但求賺快錢。

紐約及布蘭特期油今年中曾分別高逾一百及一百一十美元,才四個多月已分別跌至七十多及八十多美元。不尋常的是,在油價尋底之時,沙特罕有減價向美國出口原油,卻調低予亞洲及歐洲買家的折扣,即變相加價。此舉更凸顯OPEC的內部矛盾,印證沙特及科威特爆減價戰的疑雲。

對產油國而言,石油屬低成本、高價值的天然財富,經濟更是由石油業獨力支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計算,產油國去年要達到財政收支平衡,油價須高於一百美元;委內瑞拉總統直言油價要在一百一十七美元,才能勉強應付財政開支;據估計伊朗的「平衡點」更達一百三十六美元。當油價下行,產油國面對的內部經濟壓力巨大,別無選擇要盡快把石油資產變現。

沙特以雙重定價賣油,看似損人不利己,而且只向美國減價,自然有陰謀論認為是衝着美國頁岩油而來。頁岩油對傳統產油國的威脅日增,但開採成本難在短期內下降,市場估計油價在八十美元以下,美國三分之一頁岩油生產商要虧本。看似言之成理,但政治上誰敢得罪美國?

因此不妨簡單點來看,產油國之間本來就競爭激烈,沙特牽頭減價不過是爭生意,因為已沒有單一產油國能左右全球供應,更別說取代頁岩油。在預期石油供應過剩,全球需求又趕不上,加上強美元壓境,最實際就是賣得幾多得幾多,先把錢賺下來。難怪OPEC上月不但沒有減產,反而增產,成員國行動愈見不一致,對石油消費國及全球經濟卻是好消息。

IMF曾指出,油價每變動一成,環球經濟增長變動零點二個百分點,由此推算,油價從今年高位回落兩成半,應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半個百分點,對石油進口國尤其鼓舞。姑勿論沙特是否不惜代價幫美國制裁俄羅斯,抑或為了打擊美國頁岩油氣生產,可以肯定的是,低油價有利刺激環球經濟,紓緩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