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鱷湧港 國際特色莫失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在財富管理市場也佔有一定席位。證監會早前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本港基金管理業務的合計資產大幅反彈百分之三十九,總額逾十二萬億元,數字不僅創歷史新高,亦較新加坡約十萬億元的規模為高。

本港財富管理業務重拾升軌,主要受惠於中資背景的基金來港開業。去年來自內地相關持牌商號的非房地產基金管理業務總值達四千一百四十七億元,按年增加近一千五百億元,升幅超過五成六,顯示本港對於內地基金管理業具有相當吸引力。

截至今年五月底,內地已有七十三家相關集團在港設立合共一百九十六家持牌法團或註冊機構,相比去年同期,約有六十二家內地相關集團設立合共一百六十八家持牌法團或註冊機構。按照目前的趨勢評估,本港今年的財富管理業務規模可望再上層樓。

除了資產管理規模增幅可觀,證監會的資料亦顯示,內地主要基金最近均選擇在港落戶,負責打理這些基金的均是內地響噹噹的對沖基金經理,精於結構產品和衍生工具等類的投資產品,屬於星級人物。

金融業是人才和錢財匯聚的服務行業,愈多金融精英和資金來港,自可進一步鞏固本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不過凡事總有正反兩面,愈多金融高手來港「搵食」,意味監管當局的挑戰和考驗也愈來愈多。

內地金融專才雲集香江,本港如虎添翼自不待言,但香港要成為實至名歸的金融中心,必須廣納群資,不管是美資、歐資、日資、中資、油資,均應兼收並蓄,來者不拒。可惜,早幾年不少懷着一個中國夢,來港準備大展拳腳的歐美大型對沖基金,近期漸萌退意,主要由於內地經濟經過長期高速增長後,步伐明顯放緩,外資對內地經濟前景的樂觀態度亦出現調整。

即使內地背景的對沖基金來港,若干程度可填補外資離去的空檔。但本港財金和監管當局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了解基金管理公司離港的原委,對症下藥,才可堵塞漏洞,保持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吸引力。無可否認,隨着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內地富裕人口數目持續攀升,他們對於投資國內外的需求與日俱增,對香港而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香港向來是內地資金走向國際的最佳踏腳石,內地資金對投資的需求龐大,香港受惠程度肯定非淺,但當局必須頭腦清醒,保持香港的國際特色,繼續在產品種類、資金來源、監管水平上精益求精,推動香港成為國際財富管理機構和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的首選平台,以及內地資金和市場參與者走向國際市場的平台,切忌閉門造車,畫地自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