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熱潮的證券交易所購併風,遇到首輪挫折。澳洲政府正式宣布,否決新加坡交易所提出以八十八億美元收購澳洲證券交易所的計劃,認為這宗交易不符合澳洲的國家利益。對於一向不認為有購併必要的港交所而言,相信今次飲得杯落,除了減少一個潛在競爭對手之外,更重要是證明本身有「先見之明」,看着澳洲政府這個非常不智的決定,怎能不自我安慰一番呢?
澳洲財長斯旺解釋,如果批准星交所收購,將會削弱澳洲的金融中心地位,而且喪失對澳交所的主權,把交易結算監管拱手讓人,更會危及金融穩定。他認為以星交所提出的條件,不值得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故此否決這宗交易。由於澳洲央行及證券監管機構亦反對,翻案機會可以說是零。不過,這些理由的說服力始終有限,技術上也並非不能解決,所以市場普遍視此為基於政治考慮的決定。
由於澳交所是被收購的一方,交易告吹,除了浪費時間之外,表面上似乎沒有甚麼損失,實情當然不是,最明顯的損失是白白錯過一個重大發展機會。雖然澳洲股市一向被歸類為主要市場,上市公司亦有本身的特色,但與真正的金融中心相比,仍有很大距離,況且受地理位置所限,如果沒有門路走出去,便只能繼續做地區股市,難以躍升為國際級。
此外,澳交所並非獨市經營,今年稍後時間便要面對一個規模龐大的另類交易平台直接競爭,會否步倫敦及紐約證交所後塵,流失一部分交易,當局應該心中有數。事實上,星澳交易所的確有點同病相憐,兩地股市均陷於發展瓶頸,上市資源有限,又要面對黑池等另類平台的挑戰,否則也不會一拍即合。難得星交所自動送上門,打造更大的市場,最終還是被否決,先例一開,相信將來很難再有類似機會。
在去年底,當星澳交易所宣布有意合併成為亞洲第二大股票市場,並且以亞洲門戶自居,港交所股價即時大插水,現在有大條道理說投資者杞人憂天,搞購併實屬多此一舉。無可否認,港交所的處境確實比星澳同行優勝,具有大中華概念,又是獨市經營,本港監管機構也無意向黑池等另類交易平台大開中門。但不要忘記,市場環境是不斷在改變的。
澳洲政府視證券交易所為主權象徵,這在亞洲非常普遍,也是購併難成氣候的原因。相反,歐美的證交所多被視為一個股票交易平台或一盤生意而已,監管職能已逐漸被取代,而且隨着另類交易平台興起,傳統交易所的重要性更是大不如前,收購合併屬家常便飯。當然,這並不是說一定要跟着歐美模式走,但國際競爭既然是大勢所趨,便不應故步自封,偏安一隅只怕久守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