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主席李嘉誠乘發布業績,警示通脹重臨,未來會更嚴重。李嘉誠的警示市民有同感,問題是市民面對通脹,可以做的有限,為保財資不貶值,選擇買樓、買金買銀、買藝術品的不一而足。有專家舉例,民國初年一両黃金可買兩畝良田,五両黃金可買北京一個四合院,百年後的今天,一公斤黃金約三十萬元人民幣,只夠買北京四合院半個廁所。世上究竟甚麼可抗通脹,是不易找到答案的難題,但可以肯定的是,靠政府的作為也沒出路。
目前,內地方便麵及日用品生產商醞釀集體漲價,標誌上游一端的漲價誘因,更廣泛波及終端,作為國內外形成內憂外患夾擊的通脹形勢,應當是可以預期的事。國家領導人所說的,通脹猛虎一旦放了出來,就很難關回去了。現在顯然已不是放不放出來的問題,而是面臨着關不關得回去的風險,看現時政策的應對局限,教人捏汗。
金融危機後期,內地經濟尚游走於通縮邊緣時,內地專家和學者鼓吹輕微通脹有利於經濟,進而又主張提高通脹容忍度,這股通脹偏好情緒,縱然有經濟依據,但不可忽略的是,通脹不是政策之手可以按需要拿捏的,現在面臨的就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口頭說說通脹猛虎易放難收,實際未予重視,做起決策來總是忽略了這一點,過於迷信調控功力。
內地媒體指出,三月份CPI漲幅可能再突破百分之五,估計需要加息。內地官方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匯率「三率齊動」口號下,推進治理通脹的手法,是見步行步漸進式手法。漸進式手法表面上可減輕緊縮過猛的痛苦,但也使政策藥效在漸進中衰減,調控效果得不到彰顯,而政策也逐步去到空間收窄的地步。伴隨着求穩漸進的調控,未能套住猛撲下山的通脹虎,滯脹式風險在中國經濟中也就如影隨形。
像中國那樣政策難以平衡,無法擺脫兩難的,各國央行舉目皆是。歐盟通脹升溫,產生了緊縮的壓力,債務危機更引發相關國家解不脫的困境:緊縮政策受到國民激烈抵制,不緊縮又無法得到資金打救。美國一招量化寬鬆,於通脹無疑是害人終害己,其通脹及債務問題,將無法掩蓋浮出水面,是量化寬鬆不能打救的,美國回歸退市緊縮,也是遲早的事。
面對通脹猛虎,全球罕有打虎武松,使通脹成為全球性交互影響的難題。遏通脹貨幣政策並非無計可施,只是承受政策的後果難測,很多時候、很多國家緊縮政策遏通脹,政治考慮已壓倒合理的政策考慮。香港沒自主貨幣政策,更無打虎智勇,結果只能無奈聽任通脹肆虐,四面八方攻入本港。香港未來通脹會更嚴重,無非就是政府、政策對通脹莫奈之何,更遑論市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