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歐盟就脫歐展開的貿易談判,雖在周日到期的最後一刻又獲延長,但硬脫歐的風險猶在。全英各地超市已經開始囤積食品和生活物資,以防一旦噩夢成真,民眾爆發恐慌性搶購潮。首相約翰遜抗擊新冠疫情不力,已經大失民心,如果在脫歐問題上再陷民眾於水火,則他本人及執政保守黨前景堪虞。
英歐貿談陷入泥濘的主要癥結,是英國希望在脫離歐盟的同時,繼續獲得歐洲單一市場和關稅聯盟的好處。換言之,唐寧街既想在政治上擺脫歐盟,但又想在經濟上繼續獲利。這對歐盟來說顯然是不可接受,因為歐盟成立的根本目的,就是透過經濟上的整合,來達成政治上的歐洲大一統。英國反其道行之,如果歐盟對其訴求網開一面,則未來就難以阻止其他成員國有樣學樣,從而導致歐盟政治向心力的瓦解。
當然,英國也不是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其中主要的本錢就是漁業資源。英國四面環海,漁產豐富。但該國經濟依賴金融、汽車等行業,漁業僅佔GDP的0.1%。相比之下,歐盟沿海國家有不少城鎮都是靠打魚支撐經濟。根據歐盟共同漁業政策,成員國之間需開放海域以供捕魚,英國因此就顯得吃虧了。
以法國漁民為例,目前有30%的魚獲就是在英國海域捕撈。如果英國在脫歐後重掌本國漁業資源,顯然會對歐陸國家的漁民生計構成打擊,同時會削弱法國總統馬克龍等歐陸政治領袖的民意支持率。更何況,英國全盤掌握本國漁業後,還可望增加對歐盟的魚獲出口,刺激本國經濟增長。
英國手握漁權,歐盟則擁有市場,主權和利益交織,雙方互不相讓。然而歸根結柢,英歐經濟整合多年,英國一向依賴歐陸國家提供蔬菜、水果、紅酒等農產品及家庭日用品,硬脫歐令英國受到的衝擊顯然大於歐盟。首相約翰遜亦因此兩面不討好:他當初持強硬脫歐立場上台,現下若為歐盟市場而在漁權問題上讓步,顯然會傷了保守黨支持者的心,因為漁權即代表主權;但若他不惜經濟代價捍衞漁權,已被疫情重創的英國經濟能否承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