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再轟運輸署亂建行人天橋及隧道。繼○七年的審計報告後,昨日公布的最新一份審計報告再次找到七組行人天橋及兩條隧道使用率極低、甚至荒廢廿年,單以其中四項的造價及每年維修費計,納稅人至少已枉花逾二億元建造費及每年逾百萬元維修費,若計及其他項目,浪費的公帑更為龐大。報告同時揭發運輸署「重複犯錯」,不少天橋設施選址繼續鄰近地面過路設施,自然遭行人捨棄,故報告狠批運輸署無計劃從根本檢討行人天橋及隧道的規劃政策。環保團體也斥當局濫建天橋,浪費公帑。
自審計報告○七年指有八條行人天橋和三條行人隧道使用偏低,主要原因為選址錯,太鄰近路面過路設施後,運輸署進行檢討,今年一月才提交報告。不過,審計署去年底已再次展開天橋及隧道使用率的審計工作,結果發現大角咀、葵涌及九龍灣等多區,共有七條天橋及兩條隧道使用率低,而原因仍然是鄰近地面過路處所致。
審計報告更特別列出四個個案,探討運輸署建天橋或隧道的規劃程序,這四組項目合共建造費達二億三千萬元。其中東涌兩條行人天橋的建築費合計達一億一千萬元,但自十年前落成以來,區議會多次要求在地面加建過路處,因經常有居民為省時間,寧願攀過花槽橫過馬路,險象環生。運輸署曾指該處會設高速路,但審計報告踢爆該處多年來交通疏落,車速限制只是每小時五十公里,運輸署直至○八年終讓步同意加設地面過路處,今年初落成,天橋變相被廢。
至於政府於○五至○六年斥資近九千萬元,在青山公路興建的一組共十一條行人天橋,造價由四百七十萬至一千五百多萬元不等。但審計署發現所有天橋在繁忙時段平均每小時行人人次少於一百,反而其中三條天橋更發現亂過馬路的人次較用天橋人次更多,其中青龍頭段青龍頭村附近的天橋,亂過馬路者較使用天橋多四倍,反映天橋形同虛設。
而當局於九九年斥資三千萬元,興建六百米長行人高架路連接尖東海濱長廊與紅磡灣填海區,但平日繁忙時間平均每小時行人量不足一百人次,反而變了緩步跑及散步人士天堂。審計署擔心,政府一旦落實在尖東與紅磡建地面的直通長廊,行人高架路使用率將更低。
至於八八年興建的深水埗九江街行人隧道,廿年來一直荒廢不用,多年來引致露宿者聚居、廢物堆積甚至水浸等問題,當局去年仍要花費五萬元保養維修。
審計署催促運輸署制訂計劃和時間表,有系統地探討行人天橋及隧道的使用率,及從根本檢討使用率偏低的原因,以便妥善規劃行人設施。運輸署表示同意審計報告建議,會進行根本的檢討,並制訂檢討時間表。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批評,事件反映運輸署規劃時往往估計錯誤,設施不合居民生活習慣。環保觸覺批評政府濫建行人天橋,未能真正方便市民,浪費公帑,認為日後應更嚴謹地設計及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