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碼:向下流動向北流動

立法會昨天罕有地非常認真,動議辯論「增添動力促進社會向上流動」的大題目,而代表煲呔曾政府回應者,乃是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以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

然則為何有此辯論呢?是因為香港社會正在向下流動嗎?

孫公相當嚴肅地解讀說,香港在六七十年代充滿社會流動機會,只要努力,總有出頭天。今天,香港的經濟發展日益成熟,面對全球一體化和邁進知識型經濟社會,香港的產業結構亦產生重要變化,香港面對環球市場的競爭,對年青人、中產人士和基層市民帶來了相當的壓力。

如此這般的解讀,孫公講了一半不講一半,其實心裏清楚明白。請問「年青人、中產人士和基層市民」的「相當壓力」是甚麼呢?無法力爭上游也。因為香港社會已由過去「充滿流動機會」,變成今天近乎沒有流動機會,甚至已經出現逆向流動,不是向上流動而是向下流動也。

至於原因嘛,煲呔曾政府的官式漂亮講法,乃是所謂邁進知識型經濟社會,實際情況卻是香港邁進了畸形經濟社會,經濟結構日益畸形單薄,如今除了金融業和極少數服務業環節,尚有一些向上流動機會之外,其他方面根本已不存在向上流動機會矣。更惡劣的是,中產人士更在向下流動,流向基層!

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最近感慨地指出,香港已由原來的「橄欖形」結構,即富翁和窮人很少,中產人士最多,逐漸走向「三角形」結構,中產不但難以力爭上游,反而在走下坡,貧富懸殊愈趨嚴重。也就是說,整個社會不是向上而是向下流動也。

如此畸形經濟社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香港的產業向北流動,人才追隨向北流動,現在除了製造業之外,連服務業也是如此流向,香港產業與工作職位,能不空洞化乎?

因此,孫公的所謂教育促進社會流動,以及張建宗的所謂加強就業支援、培訓及再培訓,為市民提供更多向上流動機會,根本就是在放空炮。請問副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出來,向何方流動?

只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北流動,二是向下流動,而香港的聰明才智,早已向北流動。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