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商界人士舉辦政制改革論壇,席上有論者認為商界繳納全港大部分稅款,他們的議會席位不應太少,否則有違均衡參與原則。
財雄勢大至繳納大部分稅款者,竟擔心議席太少,嫌沒有均衡參與機會,此想法全球僅香港獨有。商界聲稱無均衡參與政治及決策機會,顯然與事實不符。數算回歸後行政會議成員,商界參與孰多孰少,一目了然。國家領導人每次訪港,究竟與哪些人共進早餐?黎民百姓是否有均衡參與這等場合的機會?在商業區走一轉,哪一幢物業、哪一寸建築老百姓有均衡參與的份兒,充其量僅是幾座公廁而已。
況且,政客壟斷議題博曝光,但搞來搞去都是隔靴搔癢、小恩小惠。例如,相對爭取全民退休保障,成功爭取高齡津貼增至每月一千元只屬一宗小事,但各幫各派已極盡吹噓、邀功街板貼滿全港;要不然,就扮激進、搞假造反。政客撈盡油水,追隨者才發現一切如故,香港這個「全球經濟最自由城市」的根基絲毫未受動搖,大商家繼續享受幾近為所欲為的特權,自由發財一如既往。
商界已佔盡建制優勢,且政治對手檔次極低,究竟還怕甚麼?商家們若能以銀彈灌溉,以實業家毅力經營,要栽培親商界的魅力政治領袖,非不可能。商界事事找阿爺出頭,只是延續香港政治病態,倒不如堂堂正正參與群眾政治,為尋找「可持續發展」利益代表走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