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健:公院多用大導管治爆肺

【本報訊】高大瘦削男性較易出現俗稱「爆肺」的氣胸,空氣會從肺部傷口洩出並聚壓於胸腔,造成呼吸困難,嚴重個案需接受抽氣治療。威爾斯親王醫院回顧了十二間公立醫院逾千宗氣胸個案,發現儘管國際指引建議醫生使用侵入性較低的刺針吸引法及使用較小的導管,但本地醫院較少採用這類方法,大部分的導管引流病例均使用較大導管,雖然成功率近八成,但亦有近兩成半機會出現併發症。

違國際指引建議 24%現併發症

威院醫護人員於《香港醫學雜誌》報告,回顧了十二間公立醫院於○四年接收的一千零九十一宗氣胸病例資料,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為五十一歲,超過八成半個案為男性。九成個案屬自發性氣胸,其餘少數為醫源性氣胸及外傷性氣胸。約三成患者之前已有「爆肺」經驗,次數介乎一次至八次。胸痛及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病徵。

治療方面,一成七個案會採用保守療法,當中絕大多數是範圍細小的原發性自發性氣胸,即氣胸範圍小於兩厘米。八百九十宗接受導管引流法抽走空氣的個案中,當中僅得十二宗個案是使用較小的導管,整體成功率為七成七,兩成四個案出現導管併發症,包括其他器官受損、出血、肺氣腫及胸腔積膿等。另外,僅約一成病例採用了刺針吸引法,但成功率只得一成半,氣胸範圍超過兩厘米及有吸煙史,均會增加失敗機會。

報告指出,本港未有普遍採用入侵性較小的刺針吸引法,及利用較小導管進行胸腔引流作為治療氣胸的方法,故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方可確定較適用於本港氣胸個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