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8/2009

朱經武狠批港府糟蹋科研

曾公開批評政府投放在科研經費不足的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昨日在電台節目中再批評政府雖將創新科技納入六大產業,但卻未有確實的政策協助業界將科研成果商品化,令不少優良的科研項目白白浪費。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譚偉豪亦指,政府多年來投放在科研的資源少,加上在科研轉化成商品的政策十分鬆散,令業界難以發展。

搞創新科技 覺可有可無

即將於月底前離任返美的朱經武表示,政府在推動創新科技時,給人的印象是「冇所謂」,他指出政府發展科研的兩大缺點是不懂將研究成果商品化和沒有耐性。要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朱經武認為政府除了要投放資源在高等教育外,還要協助業界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商品,以台灣為例,當地政府便很清楚科研商品化的重要性,故設有部門專門負責相關工作,反觀香港,朱經武慨嘆:「做好多嘢你唔用,對政府嚟講都係浪費。」他促政府盡早制訂政策改善現況。

另外,朱經武又斥政府在投資高科技上欠缺耐性,「日日都問你有乜出嚟」。他說,光纖之父高錕提出光纖技術後幾十年才被廣泛使用,足證科技是一項長遠投資,故要發展科研,政府必須給業界充分的自由、彈性和減少干預。

投放資源少 業界難發展

譚偉豪認同朱經武的說法,他指政府在資助大學研究和企業轉化的過程中沒有一致的策略,加上多年來投放在科研的資源少,令業界難以發展,促政府以CEPA為平台,助業界打入內地市場。另外,他不滿政府只用傳統方法衡量科研成果,一心想「放幾多,要番幾多」,結果弄巧成拙,窒礙業界發展,他認為,每個科研範疇約有兩至三成的項目成功,成效已經不俗,政府若逐個項目進行監察來衡量成效,只會在業界造成不必要的壓力,而且不切實際。

○四年申請創新科技基金,在科學園成立公司的林曉鋒則認為,政府其實是願意投放資源發展科研,但卻聚焦在一個錯的地方,令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之間存在一道鴻溝。他說:「政府將研發後的銷售交返畀我哋,但配套又不足。」

他建議政府倣效新加坡、日本和南韓等鄰近國家支持本土科技產品內銷的做法,令到本地的品牌有更大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