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新產業遠在天邊 邊緣化近在眼前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港粵兩地「前店後廠」的合作發展模式行之數十年,雙方的角色近日終於顛倒對調。粵港政府簽署八項合作協議,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雙方決定共同在深圳前海發展包括金融、物流及高端商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其中香港是以支援為主的「後廠」,前海則將被打造為香港的「前店」,透過前海窗口向內地推銷香港的服務業。

香港由前店降級為後廠,深圳由後廠上升為前店,主客易位,乃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一方面,珠三角經過數十年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另一方面,香港回歸後蹉跎歲月,止步不前,優勢漸失,不得不將前店的地位拱手相讓。怕只怕,終有一日深圳前海發展成熟,羽翼豐滿,香港連做後廠的資格都會失去。

這是繼上海被確立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後,深圳又發起強有力的挑戰,香港危機四伏,地位一降再降,現在連作為華南地區金融中心的地位亦搖搖欲墜,令人唏噓。「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香港的前途憂心忡忡,有兩成六受訪者認為,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地位遲早被深圳前海取代;兩成預期香港發展會被深圳迎頭趕上;三成四相信前海發展會影響香港長遠經濟。同時,有高達四成二的市民認為,港深兩地會變成競爭對手,雙方將失去合作關係。

經濟學家不諱言,香港以後廠形式配合前海前店發展,會變得十分被動。隨着上海發展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十年八載後前海發展成熟,亦會成為珠三角的金融中心,屆時外國資金可自由在當地流動,香港邊緣化將難以避免。

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大敵當前,港府卻好似宋襄公那樣好整以暇,滿不在乎。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一廂情願地聲稱,發展前海是雙贏方案,香港無懼競爭。曾蔭權則聲稱:「(前海)連海都未填,(對香港威脅)遠咗些少」,一副不屑一顧的語氣。港府顯然仍沉湎在昔日的光輝之中,渾然不知這已是夕陽殘照。事實上,深圳由邊陲小村發展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只不過用了約二十年時間,而要在前海再造一個香港中環,其速度更可能遠超人們的想像。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面對周邊城市的崛起,港府至今如老僧入定,毫無危機意識,更談不上採取針對性措施。曾蔭權日前為今年施政報告吹風時老調重彈,表示將以六大優勢產業作為發展重點。其實,香港作為一個細小的經濟體,不要說六大產業,如能發展出一個優勢產業,已不愁出路,問題是六大產業只是炒冷飯,而且遠水難救近火,更何況港府一向坐而論道,拖拖拉拉,令人懷疑六大產業只不過是虛晃一招。

港府以不變應萬變,翻來覆去都是炒作那些老掉牙的東西,足證已經技窮。近四成市民認為,港府依舊以六大產業作為今年施政報告的重點,是不懂變通;兩成六批評這是炒冷飯政策,難抵外來衝擊;指政策不合時宜的則有一成七。學術界雖然認同香港有必要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再上台階,惟指六大產業「急唔來」,因為需要大量投資及人才培養,需要時間吸引外來投資形成產業群,最擔心港府得一個「講」字,最終香港會被周邊城市趕上並超過。

這就難怪施政報告未發表,民意已蓋棺論定,一成九認為這將是一份吹水報告;另有一成九相信會迴避爭議性問題;更有四成四預測報告無驚喜,幫不到市民解困。可見六大產業招數已老,港府想以此敷衍民意已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