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於青蘋之末,事物的一切緣起都有迹可尋,端視你是否能時時留心。本欄寫的是時事評論,但兩、三年前也寫過幾個話題,看似不着邊際,或許曾讓讀者納罕。
當時,一套內地製作的宮廷劇在香港熱播,我卻說劇情有許多犯駁之處,按理不應該流行起來,由是慨嘆這年頭很多人不懂辨別精粗,讓魚目也能混珍珠。也說過本地的棟篤笑表演笑話太爛,做作意太深,演出者距離真正幽默的境界尚遠,卻能引來萬人空巷的「撲飛」潮,那只是反映出香港愈來愈多人不懂得分別賢愚好壞。更說過日本已成了退運之地,偶爾踏足猶可,但不少港人一年之中,去日本的次數可能還多於返外家,那便是過了合理尺度。
上述種種現象,都顯示出香港人的鑑別和欣賞能力下降了,容易以醜為美,弄不好的,甚至會演變成以惡為善。那是我執筆為文的時候,埋藏在心底裏的真正擔憂,而非刻意要跟某些演藝者或扶桑國過不去。
事實上,我的擔心不無道理,到了二○一九年,一場反修例運動炸開了鍋,原因讓人摸不着頭腦。新例明明是善政,卻被指為惡法;鼓動風潮者明擺着是魑魅魍魎,很多人偏視之為賢者豪傑。海面出現幾具浮屍,有論者卻相信是給警察殺害的,乍聽之下讓人笑得噴飯,滿以為定當人人嗤之以鼻,現實卻不然,很多人反倒信以為真,當中不乏我身邊好些飽學之士。
尤有甚者,更多人竟然認為「Be Water」的抗爭方式可取,「攬炒」的反共策略可以成功。嗚呼!當知Be Water就代表群龍無首,攬炒更無異於自掘墳墓。如此智慧,如此判別能力,又怎能不讓一切的識者同聲浩嘆!然而,部分香港人低智化的現象不是始自今天,原來早在多年前已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