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與疫症共存

新冠肺炎疫情的本地感染數目剛稍為放緩,食物及衞生局才宣布放寬禁聚令幾天,大家還未來得及舒一口氣,新的疫情高峰又見出現,社區感染人數增加,從每天零個到十多個、三十多個,出現多個地區群組感染,更有屬來源不明個案,涉及學生,補習中心、食肆人員以及的士司機等,個案均無關連,但範圍廣泛,防不勝防,令市民更加擔心。

首先受影響的是粵港澳通關安排,看見香港突然疫情加劇,本來接近達成協議的健康檢查互通立即延後,看來起碼要多等十四天無新增本地感染案例才能繼續。

飲食業飽受摧殘,本來父親節開始已見復甦迹象,更兼特區政府派錢剛好合時,兩者配合,食肆紛紛做好準備,以折扣吸引顧客,力圖重新出發,現今感染案例大增,人心惶惶,食肆又再限制人數,消費者的信心再失。據飲食界的朋友說,如果禁聚令可以清楚劃出時間,例如三個月、六個月,業界還能應付。有了時間估算,看看自己手頭可用現金,再作計劃,員工也體諒老闆困難,大家互相遷就,希望共度時艱。現在這種半天吊的情況最難應付,隨時開隨時叫停,租金、物料、人手不可能正常運作,與其死頂死捱,不如索性關門了事。

在內地開廠的廠商也是如此,兩地交通斷絕,出現問題無法解決,歐美經濟下滑,原來的訂單叫停,內地員工肯來報到也不一定有工可做,工資減少,生活也不容易。

其實不少國家都意圖在疫情影響下謀出路,看美國聯邦政府力推各州各市取消封城令,重新開放市面,學校復課,但很多州市都拒絕。其實聯邦政府關心的是經濟,繼續封城防疫,經濟不前,對總統特朗普競選連任不利,但各州長市長要努力把感染率和死亡率壓低,兩者的矛盾不易解決。西歐各國已重新開放入境限制,讓物流人流正常化,本質上也是要挽救經濟。他們當然明白一旦開放,很大可能會疫症重現,作出如此部署也是在冒風險。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說要接受新常態下活動,即需要防疫與經濟活動兩者均衡;疫症短時間不會消失,在疫苗未研發出來之前,我們不可能長期與外面隔離。醫療專家只關心防疫,但經濟活動也不可能長期放棄。

香港要與鄰近地區恢復正常來往,重整經濟運作,作為國際城市,對外交流頻繁,輸入病例無可避免,只能在關口守得緊密點,做好入境測試。要減低社區傳播風險,只能要求全體居民依足指示做好個人防禦: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外出戴口罩、勤洗手,遇到疑似感染時趕緊接受測試及看醫生。